论历史知识的框架

七年级中国史下册知识点

一、开凿大运河(7次p3-4)“北有卓君县渔民,南有杜挚,是好事!”隋朝杨迪统治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发掘时间:605-610年。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卓君,南至余杭;挖掘永济运河、通济运河、韩沟、江南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4。作用:它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5.现状: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对大运河发掘的评价: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海地区城镇和工业的发展。然而,杨迪滥用人民的权力,这也造成了人民的苦难。总的来说,开凿大运河是隋朝对中国历史的一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回p7)“舟不止君子,水不止李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可以用铜为镜打扮自己的衣服;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明朗,经济发展,国力逐渐强大。因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所以历史上把当时的统治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产生的原因有: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朝的教训,善于用人,善于纳谏,继承和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2)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3)经济上,轻佻大方地发展生产。(方、杜如辉、)

三、《开元盛世》(七次p10)唐玄宗统治初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鼎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一时期的唐玄宗名为开元,因唐玄宗统治初期社会环境统一稳定,史称“开元盛世”。

四、科举制度:隋建立,唐完善。“世界的英雄,进入我的陷阱。”“唐太宗真的是长策,赚足了影响力,做了白头。”“士绅虽然是个很重要的人物,但做一个秀才并不美好。”1,意思是:科举制度是通过不同科目的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2.出身:(七次p15)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朝杨迪时,进士正式设立,科举制度正式诞生。3.完美:(七次p16)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永久科目是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是改进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发起进宫考试和武举;唐玄宗以诗歌和赋为考试内容。4.发展: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改为八股文考试,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民众思想的工具。考生的八股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践能力,使得科举束缚了人的思想和才能。5.末:清末。1905年,张之洞要求停止科举,清政府起草了学校章程。6.功能:科举制度完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能的士人有机会在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读书人刻苦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度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重视诗赋的考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5.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七次,p2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汉藏友好关系。

6.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1.驻唐朝大使:(7次p27)日本政府向唐朝派出交流团。他们全面研究了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晁衡(日本名为阿部中马路)最为著名。2、鉴真杜东:(七次p28)唐玄宗年间,鉴真第六次赴日成功。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玄奘西行:(七次p29)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回国后编撰成书《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已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新疆历史和佛教的重要经典。

七、雕版印刷:(七p32)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代印刷的《金刚经》。

八、艺术宝库莫高窟:(7 p38)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开凿于隋唐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雕像,如飞天和仙女。

九、交子:(七次p53-54)北宋初期,四川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十、铁木真统一蒙古:(七次p61)1206、铁木真完成统一蒙古,建立蒙古,被尊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XI。省制(七倍p63)1。目的:对整个国家实行有效的统治。2.内容:①中央政府设立“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2)地方政府设置“中线各省”,简称省或省;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及台湾省(当时称琉球);(4)设立“郑玄院”,管理佛教和藏区的政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3.功能:①是秦郡县制的重大发展;(2)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统治,巩固民族团结;③后来在明清时期使用。中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12.活字印刷:(7)北宋毕升发明的陶器活字,排版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后来,它传播到世界各地。它只存在于15世纪的欧洲,比中国晚了约400年。

十三。指南针:(栖霞p68)1。战国时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器。2.北宋时,它被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3.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4.作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14.火药:(7次p68-69)火药是中国古代一个炼丹师发明的。唐朝中期有一个配方,唐朝末年用在军事上。宋元时期,战争中广泛使用火药武器。13和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15.《清明上河图》:(第七部分p74)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边河沿岸的景色和繁华。

十六。司马光与子同治简:(七章p71)北宋司马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资鉴》是资鉴所著的一部通史编年巨著。这本书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