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的历史

勉阳属于古代的“云梦泽”。根据胡莎湖和越州湖出土的文物,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发展和生活。传说大禹治水,分天下于九州,绵阳在九州之一的荆州。夏商时期的荆州疆域;西周建立后,周成王在荆山子的公地上命名荆楚。春秋时期是郧国和周国的土地。东周十一年(公元前701),云、周、隋、焦、辽等国伐楚,为楚国所灭,故属楚国,与楚国相近。周昭王伐楚,死于江面不归;楚平王游云梦,留连湖中,屈原遇渔父,吟水滔滔;秦灭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天下分三十六郡,地方郡为南郡。汉承秦制,汉高祖第六年(公元前201),南郡分为东晋的竟陵、杜云两郡。绵阳位于杜云县,西北部是江夏县,东南部是南郡陵县。汉高祖骗了韩信;汉武帝年间,复置郡,分十三州,仍属荆州南郡管辖。三国时期,杜云和周陵属于吴,* * *为争夺荆州而战。赤壁之战发生在绵阳郡(今洪湖市)南部,荆州大部归吴所有,南郡也属之。金朝灭吴后不久,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北方战事频繁,荆州成为南朝北方的军事中心。南朝地少人多,为便于管理,将土地划分为较小的郡。南朝梁武帝田健二年(公元503年),始置地方县,因地处绵水以北——建制之始,称绵阳县。竟陵县分为泌阳县,领杜云县和泌阳县,泌阳县又分为杜云县(县辖今渭河附近)。置州县、灵州县,治县现新滩口;设杨颖郡,领惠怀郡,治今张沟附近。西魏十七年(公元550年),废弃周陵、惠怀两县,设杜云、绵阳两县为建兴县。北周设抚州,州治建兴县,改绵阳县。湿地公园

隋开帝三年(公元583年),绵阳县改为福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福州为绵州,兴县为绵阳,绵州为绵阳。郡县都在绵城。唐武德五年(622年),绵阳县改抚州,州移至竟陵县,绵阳县属抚州。贞观七年(633),迁回绵阳州。天宝元年(742),福州改为竟陵县。甘源元年(758),撤销竟陵郡,恢复州属抚州,由抚州统治绵阳。宝应二年(763),州又治竟陵,绵阳为郡。开平四年(910),五代侯亮在绵阳南部设立白沙国子监。属于江陵府。晋末天府五年(940),福州升为直隶守州,领景陵、绵阳两县。宋乾德三年(965),白沙书院改为玉山县,属江陵府。直道三年(997),蔚县改为抚州。宝元二年(1039),勉阳县降为镇,隶属玉山县。熙宁六年(1073),复州废,玉山县降为镇,属江陵府监利县。元佑元年(1086),复州、玉山县所在地,绵阳镇仍属玉山县。南宋端平三年(1236),以福州为道,玉沙为郡。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复州道改为绵阳府,隶属河南镜湖北路宣威部,辖竟陵、玉沙两县,府治、玉沙郡治绵阳市。绵阳古城

明洪武元年(1368),改绵阳府为湖广省。九年(1376),勉阳降为州,州治勉阳城。废玉县,而玉县入州,直属湖广政治部,领导竟陵县。嘉靖十年(1531),勉阳改为承天府。天启元年(1621),勉阳被贬为散州,无郡。清顺治三年(1646),勉阳府改为安陆府,乾隆二十八年(1763)改为汉阳府,分南部温泉县、县内新地镇、北部勉阳府、州内勉阳市。三十年(1765),温泉郡被废,并入绵阳。民国元年(1912)改绵阳为绵阳县,绵城县辖,属湖北省江汉路,直属湖北省。民国16年(1927)取消道统,直属湖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属湖北省第六督察区。第二十五年,改为第四行政监察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在彭场成立泌阳县人民民主政府。1949 10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泌阳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泌阳县人民政府。建国初期,成立了勉阳社。1951年,泌阳县并入荆州,在泌阳县南部设立洪湖县(今洪湖市)。1986年5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泌阳县,设立仙桃市;1994 10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仙桃市列为省直管市(副地级市),仙桃市委书记、市长为正厅级副职。仙桃人杰地灵,钟灵山清水秀,人才济济。它被誉为“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