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节的起源和习俗

花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记载于春秋时期陶朱公的著作中。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娲。据说她擅长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花节依附于她的节日。节日里,人们一起去郊外赏花,叫郊游,姑娘们剪五色纸贴在树枝上,叫赏红。还有狮子花灯等习俗。

节日介绍

花节,简称花节,俗称“花节”、“百花生日”、“花生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二月十二日和十五日也有花节。节日期间,人们一起去郊外赏花,称为“郊游”,姑娘们剪五色纸,贴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放狮花”、“放神灯”等习俗。在旧社会,农历二月十二日是江南地区的百花生日。在这一天,每个家庭都要向花神献祭。闺房女子剪五色纸条,拿红绳,将五色纸条绑在花树上,称为赏红,到花庙烧香,祈求花神保佑,保佑花木茂盛。柳梦梅是正月花神,杨贵妃是二月。

扩展数据

虽然花节不是明确的女儿节,但它在民间也被称为女孩的聚会,女孩们聚在一起玩耍,互相认识,交朋友。没有结婚的女人爱赏红花敬神,吃花饼,做花,祈祷自己像花一样有活力,一样美丽。一般来说,欣赏红色的花是与崇拜花神联系在一起的。清朝以前贵族也是赏花剪彩祭祀花神,后来逐渐成为女儿们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