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去世界上最大的苗寨玩,真的很可惜。
这几天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蜿蜒的山路上度过。窗外的山又高又密,常年雾气弥漫。
但如果时光倒流,回到10多年前,这里交通闭塞,贫穷落后。
即使在今天,一些苗寨仍然有旧房子,没有手机信号,没有互联网接入。最后一站到达贵州凯里,目的地是西江千户苗寨。我下了车,松了一口气。
凯里西江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一进景区,就能看到山坡上一栋栋紧凑的木屋。夜晚,家家有灯,成就了万千苗寨最美的夜景。
从大门进入苗寨后,几乎每条街都很热闹。街上的商店几乎都是专卖店、餐厅、酒吧,和大多数旅游景点没什么区别。但别忘了,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想看原汁原味的苗族生活,只需要直走上去,就会看到和山里未开发的苗寨一样的景象。
西江千户苗寨的许多居民居住在半山腰的区域,许多人白天在山下的商业街工作。晚上十点,在山上可以看到很多村民下班回家,山上又忙起来了。
爬山真的很累。我找到了一个有阳台和风景的酒店。下雨天躺在房间里,我可以在云端欣赏山景。
一路上断断续续从当地朋友那里了解到,苗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延续千年的迁徙史。朋友建议你去看西江节,你会对苗族有不一样的认识。
苗族的祖先是蚩尤,苗族的祖先最初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由于战争等原因,他们继续向南方和西方迁徙。有的定居在中国西南山区,有的继续迁徙到东南亚,有的近代迁徙到美国。苗族文化也在这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发展形成。
西江节是以西江山为依托,以山中苗寨为实景的大型户外实景演出。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对面的山亮起了形状各异、创意十足的灯光,每栋房子都在灯光下真实地居住着一个苗族家庭。灯光舞美效果非常精致,立刻被剧情吸引。表演结束了,意义还没完。如果你不来西江千户苗寨,在别的地方很难找到这样的体验。
苗族世代生活在山里,山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是苗族生活中的诗。心灵手巧的苗族妇女用手中的一根针和一根线来描绘花卉、鸟类、植物和传说中的信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久闻其名,一直没有机会亲眼目睹。这次湘黔苗寨之行,在寨子里遇到了很多人。寨子里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而老人们却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找到一个能成为苗绣的女人并不容易。
漫步在西江的几千个苗寨中,我走进了一个古巷。和外面的商业街相比,巷子很窄,房子也比较老旧。这条巷子里就有这么一家店,很多绣娘在这里悄悄做苗绣。
虽然大部分都不年轻了,但是老奶奶们的眼力绝对不输给年轻人。灵巧的手不在话下。苗绣大胆明亮的色彩搭配和细致精致的针法,在他们的手里成了谈资的艺术。
在步行街上,我看到了一家独特的手工店。店主是一个低着头默默做手工的苗族大姐。她家的东西和外面同样的特产店里的不一样,每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她说这些银饰都是从她旧苗绣的衣服上剪下来的,所以每一件都有不同的图案。
相传苗族视“蝴蝶”为母亲,认为有了蝴蝶,苗族才能诞生。因此,在苗族的许多装饰中都可以找到蝴蝶的各种形象。
我买了两个苗姐做的饰品。我想我以后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把思绪带回这个苗寨。
说到苗菜,酸汤鱼一定不能错过。
酸汤鱼的灵魂在于“酸”。一壶红色的汤锅端上桌的时候,视觉刺激已经很强烈了,但是喝一口汤的时候,一定是很难忘的。吃过酸汤鱼,才知道原来以酸为主的食物也可以这么好吃。
黔东南有句名言:“三天不吃酸,走起路来钓鱼(音lào cuān,方言,意为走路不稳,东倒西歪)”。在过去,长期生活在山区的苗族人吃盐是非常困难和昂贵的。他们发现用发酵的米汁做汤底,用山苍子、腌番茄酱、坏辣椒等各种食材熬制酸汤。吃了之后就像吃了盐一样充满了力量。于是这条饱含着苗族人勤劳智慧的“酸汤鱼”流传至今。
凯里西江苗寨三天两夜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如果你问我,你下次还会再来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人不解地说,西江千户苗寨不是商业景区。没什么可玩的。但是,如果没有商业化带来的吃住供应,你真的会愿意留在这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