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古城简介

东源老城是滹沱河流域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正定古城的前身。

作为滹沱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源头和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的前世,东原作为一座城市,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与战争联系在一起。春秋战国时期,滹沱河流域优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成为各民族和诸侯争夺的重要场所。在你来我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斗争中,一个新的诸侯国——中山国不经意间浮出水面。到了孙中山的精神生活时期(公元前381年开始),孙中山的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与周边国家的纷争特别多,尤其是与赵、燕,摩擦不断。于是,在与周边强国的竞争中,扮演重要防御角色的城市应运而生。在滹沱河中下游,中山先后修建了灵寿、府(今高邑县古城村)、吉浦(今赵县南)等重要城市。

东源城就是这一时期中山所建。西临滹沱河南岸,太行山东麓,东临滹沱河。它守卫太行出口,拥有赵岩的称号,控制着中原。一旦生产出来,就成了这个地区的战略城市。它在中山与赵的南疆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源市作为滹沱河流域的中心城市,经历了县治时期。它的起点始于秦朝。公元前228年,秦国灭赵国,在前赵地区推行郡县制,建立衡山郡。其疆域为:北岳恒山(今阜平县东北仙山)以南,胡艺(今柏乡县古城店)以北,上爱县(今陕西平定县)以东,巨鹿县以西,方圆五百里,十余郡。东源是衡山县的所在地。由此拉开了东源作为滹沱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序幕。

秦末,东源作为衡山的县城,政治军事地位进一步提高,成为各派争夺的重要战略要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部将控制了赵故里,自立为王,派大将攻占衡山县,控制东原城,并以此为基础,出兵西攻太原。次年九月,秦将军王建、张寒领兵围攻赵王、张耳,赵将军陈郁据东原与秦军对峙,可见东原城战略地位非同寻常。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做了诸侯,封张耳为衡山王,东原城为都城,至今仍保留着城市政治中心的地位。

西汉初,公元前204年,刘邦在元氏县恢复设立常山郡,将郡政由东原迁至元氏县,东原降为郡政。汉高祖高第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钦命东原改名镇定,意为“真安定”。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时期,镇定国升级为诸侯国,辖镇定国、费雷、绵蛮、藁城四郡,直至东汉初年废国,成为常山郡(元氏县故城)下辖的一郡。三国魏时,常山郡从元氏县迁至镇定,镇定恢复了中心城市的地位。在晋朝,城墙扩大并达到顶峰,成为方圆方圆几百英里内的著名城市。

东晋末北魏初,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将常山县迁至安乐雷(今正定)。北齐再次迁回中国。著名作家颜之推随朱七游历陕西时曾在常山县居住,留下了许多关于当地经济和风俗的记录。到隋朝时,镇定县也迁到安乐雷,有上千年历史的东源(镇定都)城逐渐被破坏。

历史的沧桑,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感慨。清代正定人、贡生容丕华曾写下“回望东墙城”的诗句,从中可以看到,曾经独霸一方的城墙,如今却是满目庄稼,沟壑纵横,让我们感慨无限:

偶尔穿越东源的感觉增强,山谷里满是泪水。

你知不知道是不是水流把你呛住了,你想告诉行人没用。

时空变化,时间流逝。湍急的滹沱河带走了几千年,也把东源(镇定)古城的雄姿带入了历史的尘埃。

是不是滹沱河掏空了老城区的历史印记,老城区名气大到只能靠天吃饭了?

历史不会消失。历史深埋地下,藏在古籍里。重温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循着历史的轨迹,缅怀老城的千年沧桑,依然能体会到东原(镇定)的历史辉煌和这座老城的传奇色彩。

作为战略要地,在过去的历史时间里,上演了壮阔热闹的金戈铁马大战大戏,踏上了古老的滹沱河畔。特别是因为东源的战略地位,发生了许多改变区域历史格局、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留下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传奇。这里在赵与中山长期争霸中,赵武灵王攻陷东原,在东原夜梦神女,建神女楼,令群臣题诗填词缅怀,留下了千古传奇和悬念。在这里,汉高祖刘邦亲自反击叛乱,围城一个多月,结束了叛乱,成就了武功和文化的大业。他下令东原改名振鼎,改写了东原的历史,留下了一段尴尬的注定的爱情;在这里,北魏武帝拓跋珪与进行了生死搏斗。按道理(东原)中原已定,北方统一;在这里,刘秀“出洋”,通过与真君刘阳的政治联姻,奠定了东汉王朝的基础,也书写了一个真女人的悲喜人生。

作为一片热土,它不仅是英雄豪杰创业的历史舞台,也是养育英雄和运动员的摇篮。这里是传说中的秦汉南越王东原二赵、三国名将赵云的故乡。他们的文学武功、胸怀和人格魅力,成为这座古城的文化符号,永久镌刻在这片热土上,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史书写了东原的传说!

传说中的东原传承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