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的地理特征

地形湖南东、西、南三面环山,中、北低呈蹄形。胡平山位于石门县,海拔2099米,是该省的最高点。中部大部分是丘陵,有许多宽阔的盆地和山谷。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地势较低,海平面大多在50米以下。

洞庭湖水系的水文特征

(一)湘江流域的水文特征

湘江全长856公里,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全省流域面积85383平方公里,占89。2%的流域面积。是洞庭湖水系最大的河流。

1.水位变化。

湘江及其支流水位的变化与流域内降水的年内分配密切相关。每年三月雨季开始,河水上涨。4月以后进入汛期,降水持续增多,水位持续上涨。4-7月是水位最高的季节。

2.决胜。

湘江流域是“四水”之首,但其年径流量仅次于流水。

湘江径流的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其特点是汛期长,流量变化大,枯水期短而稳定。3月下旬流量开始增大,4月份大幅上涨,进入汛期。5、6月份流量最大,达到全年最高峰。4-7月最大四个月连续平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7月以后径流量开始下降,但为8。9月份,有时因台风干扰或暴雨,有时涨水,仍是汛期,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0%以上。10个月后,汛期结束,进入平水期;枯水期为65438+2月至次年2月,径流量最小,变化不大,约占65438+10月年径流量的3%。

3.泥沙浓度。

湘江流域岩层复杂,各河段和各级支流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不同,使得流域含沙量随时间变化106。各支流上游流经的山区虽然坡度较大,但多为坚硬的岩石层,植被良好,冲淤少,含沙量少。中下游及部分支流流经第四纪红土和松散堆积物,部分地区分布有华钢岩。风化壳厚,土质疏松。每当遇到大雨,就容易被冲走,造成水土流失,特别是一些植被缺乏的小流域,冲刷更加剧烈,沿途含沙量逐渐增加。

(2)资江流域水文特征

资江干流长713公里,自然落差280米,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省界面积26738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95%。

1.水位变化。

资江流经山区,坡度大,流域暴雨多。下游的丘陵地区也是降水的高值区。每当雨季发生山洪,河水暴涨暴跌,成为山区河流。一般4月份进入汛期,水位不断上涨。4-6月水位下降,5-6月水位最高。8月份高水位开始下降,变化比较平稳,但有时有暴雨,也形成较大洪峰。至9月汛期结束,进入正常季节,11后水位较低,次年12至1水位最低,为枯水期。资江流经丘陵之间,水位变化较大,一般在10至20米之间。

2.决胜。

资江流域山地丘陵多,加快了雨水收集的进程,径流丰富。以桃江为例,年径流总量227亿立方米,径流模数8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径流深度860.3毫米。径流在区域分布上不均匀,形成了以雪峰山为主体的多个高值中心,径流深度在邵阳盆地最低。

3.泥沙浓度。

资江流域河流含沙量较小,大多在0.20kg/m3以下。上丘盆地岩层松软,土壤疏松,是主要的农业区。每当雨季,暴雨冲刷更强烈,河流含沙量更高。中游多为山区,植被良好,河流含沙量少;由于下游大部分泥沙淤积在沱溪水库,河道含沙量大大降低,桃江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仅为0.143 kg/m3。这说明资江的含沙量从上游到下游是减少的。

(3)元江流域水文特征

元江长1033公里,省内568公里,自然落差180米,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省内51066平方公里,占57。3%的流域面积。

1.水位变化。

元江流经雪峰山与雾灵山之间,河床比降较大,水位上涨108。

2.决胜。

元江流域降水丰富,支流众多,径流充沛。

3.泥沙浓度。

沅江含沙量具有区域分布差异和时间变化的特点。在贵州省的上游,它流经坚硬的岩石地区。据贵州省测定,河流含沙量在0.20kg/m3以下。中游是软硬岩交错区,丘陵和盆地错落其间,坡度大,侵蚀强。此外,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支流含沙量在0.229 kg/m3以上。

2.决胜。

澧水流域降水丰富,上游山多坡陡,容易汇集降水,径流丰富。多年平均径流模数可达654.38+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产流量全省第一。控制站三江口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654.38+04.8亿立方米,年径流深997毫米,澧水上游降水丰富,是全省高值区之一。

3.泥沙浓度。

澧水流域是湖南省多雨暴雨区之一,暴雨次数多。高强度。流域内岩层多样,上游山高坡陡,侵蚀剥蚀强烈,人类活动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最大和最小输沙量相差10倍以上。

6.荆江四大河道的水文特征

松滋、藕池、太平、条县(1958受阻)径流流入洞庭湖后,通过湖泊的调节,水位波动减缓,特别是高水位时,湖面广阔,容量增大,波动减缓。水位年变化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形成一个圆胖的洪峰。大洪峰之上,常有小洪峰,但波动不大。从洪水的主要来源分析,四个洪峰都不高,但都很大很长,类似于长江干流宜昌以下。

荆江最高洪水位通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至9月,最低洪水位通常出现在2月至3月。。

长江干流通过四条支流流入洞庭湖,年均径流量118亿立方米。

七、洞庭湖水位变化

洞庭湖水位主要受流域降水和河势变化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来水成分和河湖水流顶托的双重影响。然而,长期以来,河流的泥沙淤积和河床的边界特性也给湖泊水位的变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水位的季节性变化。

洞庭湖水域广阔,是一个吞吐量很大的湖泊,具有一定的调蓄洪水的功能,所以水位是渐变的。4月以来,泗水流域进入雨季,河水不断上涨。降水集中在3-6月或4-7月,最大降雨量出现在5月或6月。汛期连续发生多次大洪水过程,形成单一或复合洪峰,峰形陡而细。洪水进入湖区后,河面变宽,受众多湖泊影响,峰形肥胖,水位上涨没有河流剧烈。6-8月是长江流域的雨季,降雨同时集中。

2.水位波动程度和多年变化。

由于湖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递减,湖区不同部位最高水位不同,西洞庭湖约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东洞庭湖33-34米,城陵矶出水口一般在33米以上。

八。汀湖水系径流

1.决胜。

洞庭湖的径流主要来自湖南、贵州、阮成和松滋。长江的水从莲花池和太平调排入湖中。此外,还有汨罗江和辛强河直接注入湖区。。

2.径流的年度和年际变化。

四水入湖流量以4-8月最大,占67。四水全年总流入量的9%,9月至次年3月仅占32%。月流入量中,5月最大,6月次之,65438+2月最小。6月至10的入湖水量占入湖总水量的90%,其中7月最大。

地质学华南是花岗岩地壳划分最广的地区,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地质单元。湖南的湘北、湘南大部分属于燕山期或晚期花岗岩,富含稀土元素。其中,在湘北洞庭湖周围,冲积独居石砂矿丰富,主要产于河流的第四纪冲积层,如项斯山和岳阳大云山的风化花岗岩,经湿热雨水冲刷后沿全流域80公里。综合来看,湖南稀土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稀土资源分布广泛;(2)独居石储量大;(3)轻重稀土品种齐全;(4)综合利用价值高。(关键词:稀土资源-赋存状态-湖南,稀土资源-特征-湖南,矿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