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的意义是什么?信息管理的历史是怎样的?

* * *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对于上述定义,我们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

(1)信息资源

它是信息生产者,是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有机体。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信息的流动,实现信息的效用和价值。然而,信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为了使它成为一种资源,实现它的效用和价值,我们必须依靠人类的智慧和信息技术。因此,“人”是控制信息资源、协调信息活动的主体和主要要素,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加工和利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没有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信息管理。因为信息活动本质上是为了信息资源的生产、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的对象和结果之一。信息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信息资源,它是任何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也是信息管理的研究对象之一。

(2)信息活动

是指人类社会围绕信息资源的形成、传递和利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和服务活动。信息资源形成阶段是以形成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为目的,以信息的产生、记录、收集、传递、储存和加工等活动为特征的阶段。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是以信息资源的传递、检索、分析、选择、吸收、评价和利用等活动为特征,以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和达到信息管理的目的。单纯管理信息资源,忽视与信息资源密切相关的信息活动,信息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不完整的。

2.信息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仍然是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但信息管理的基本职能更有针对性。

3.信息管理是一项社会规模的活动。

它反映了信息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社会性。它是一种普遍的信息获取、控制和利用活动,涉及广泛的社会个人、群体和国家。

1.2.2信息管理的特点

1.管理类型特征

信息管理是一种管理,因此具有管理的一般特征。例如,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活动;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等等,这些在信息管理中也有。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类型,信息管理有其独特的特点:

(1)管理的对象不是人、钱、物,而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

(2)信息管理贯穿整个管理过程。

2.时代特征

(1)信息量猛增。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组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广泛;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以至于信息量猛增。

(2)信息处理和传播速度更快。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处理和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

(3)信息处理的方法越来越复杂。

随着管理要求的提高,信息处理的方法越来越复杂。早期的信息处理大多是经验处理或简单计算。目前的处理方法不仅需要一般的数学方法,还需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运筹学方法。

(4)信息管理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

从知识的角度看,信息管理涉及管理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在技术上,信息管理涉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测试技术、缩微技术等。

1.2.3信息管理分类

1.按管理级别分类

宏观信息管理、中观信息管理和微观信息管理。

2.按管理性质分类

信息生产管理、信息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产业管理、信息市场管理等。

3.按应用范围分类

企业信息管理、政府信息管理、商业信息管理、公用事业信息管理等。

4.按管理手段分类

人工信息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

5.按信息内容分类

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管理、教育信息管理、军事信息管理等。

* * *信息管理的发展

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从原始社会人类打结的记录,到今天广泛使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中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古代时期的信息管理活动

2.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3.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考察不同阶段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特点,要从最能反映这一时期与其他时期最明显的本质区别的因素入手。概括起来,这些因素包括当时社会的整体经济环境,信息资源的状况,信息资源的类型,信息管理的主体,管理信息的手段和方法。

第一,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信息的存储是“图书馆式”的

★时间:从人类诞生到封建社会

★背景:

1.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使用声音语言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语言是表达人类思想的重要载体,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成果。

信息的保存:信息的保存和管理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所以信息管理的效果无法保证,只能保存极少量的信息,成为当今人类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缺点:声音信息的传播范围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受到很大限制。

2.文字的出现,使人类加强了对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管理,带来了信息管理的巨大变革。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通过图片来记录、传递和保存信息,由此产生了象形文字,最终导致了正式文字的诞生。)

3.在古代,中国的信息管理活动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在清朝“康乾盛世”之前,中国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各项事业都走在世界前列,社会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管理手段相对发达。当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被广泛采用。比如将分类管理的思想运用到信息管理活动中,编制了“四部分类法”,以经典、历史、儿童、藏书为分类依据。

4.古代封建社会的信息资源主要是文献信息资源。

文献信息资源:手稿印刷和活字印刷。

中国人民为世界贡献了四大发明。其中两项涉及信息管理技术——造纸和印刷,极大地促进了世界信息量的增长和信息处理手段的提高,同时扩大了信息传递的空间范围,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古代信息管理活动的特点:

1.一般来说,信息资源的数量。对于今天的社会信息资源,古代信息管理时期的信息管理对象主要是纸质手稿和印刷本,数量有限。

2.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信息资源数量在当时世界上是走在前列的。中国古代的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和方法也处于世界前列。

3.信息管理重在“隐藏”,声称藏书是秘密的,属于私人财产,甚至家人都很难看到藏书。一方面有利于文件的保存,使之流传至今,但另一方面。也违背了信息管理“传输”和“使用”的目的。

4.中国也有良好的信息管理传统。每个朝代都有专门记录和管理档案文献的官员,比如司马迁,他是历史学家,负责这件事。当然,国家的文献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是积极主动的,历代都在编纂历史。在编年史中,必须有专门记载当代文献的编年史,采用中国传统的目录学方法。信息管理的理念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信息管理的内涵。中国古代的图书整理活动始于汉代的刘向和刘欣的《史记》,虽然这两部书都已亡,但从其内容、方法和规模上也可以看出端倪。& lt《隋书经济志》也是中国古代信息管理活动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5.古籍整理活动在清代达到了顶峰,其代表事件是《》的出版。其倡导的四部分类法是一种适合中国古籍的文献信息管理方法。它所开创的信息分类管理思想对当今的信息管理活动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四部分类法仍是我国传统古籍资源的整理方法。

古代的信息管理活动没有形成社会规模;社会信息资源数量有限,以纸质稿件和印刷本为主;信息存储方式封闭、私有化;信息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以手工为主,创造出适合当时信息资源的独特方法,并将这种方法与学术研究及其方法相结合;文献资源的所有者或官方指定的官员是信息管理的主体,完成信息管理活动,实施信息管理行为。

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

★时间:开始于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生产,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成为世界主流社会形态之后。

信息管理活动的兴衰与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经济的兴衰相伴而行。19世纪以前是东方文化的天下,20世纪是西方文化的天下。中国古代的信息管理活动成为世界领袖,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衰退,信息管理活动的重心开始向西方国家倾斜。

★背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科学、民主等人文思想在全球传播。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思想的呼声高涨,直接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上能接受教育的人数在增加,群众识字率在提高,社会文化在普及。社会信息资源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增加,特别是新机器印刷的出现加速了文献信息的生产,加速了社会信息的积累;除了书籍,报纸杂志等新载体大量涌现,但仍以纸质印刷品为主。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加了。信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强。

★特点:

与前一时期相比,这一时期最明显的进步是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为了信息保存,图书馆式的藏书体系被彻底打破。在图书文献是主要社会信息资源的社会背景下,保存文献信息资源的责任在这一时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的信息存储机构——图书馆。

2.图书馆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它把信息管理的目的从单纯的“藏”发展到了“藏”与“用”的结合。图书馆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普通人追求知识的热情,人们可以平等地追求知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展开的公共图书馆运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更多类型的图书馆不断涌现。

3.图书馆的出现促进了信息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图书馆的四大功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有序社会信息流、传递信息、在文化教育中启发人们的智慧。在这里,最重要的功能是社会信息流的排序功能。

4.图书馆创造了一系列具有现代意义的有效的信息管理方法,如分类、编目、主题法、索引法、计量法等。在这个时期,从事信息管理的人不能再以官员的身份出现,而是职业信息管理者。这种专门的信息管理员现阶段主要集中在图书馆,被称为图书管理员。

尽管在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信息管理的思想、手段和方法不断改进,但信息管理仍然被解释为“对信息的管理”,这是一个简单的动词。信息管理仍然强调管理信息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但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内涵还比较单薄。在这一阶段,由专门的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创造的一系列技术手段成为以文献信息为中心、以图书馆为主要场所的信息管理的主要方法。同时,对信息收集、处理、保存和利用的过程也有了解释。

第三,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时间:以二战结束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第三阶段——现代信息管理时期。(即随着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次年2月正式上市。)

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导着各个时期信息管理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背景:第三阶段,社会经济在遭受战争创伤后进入恢复发展期。资本主义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世界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也带动了社会其他领域的大发展。

★特点:

1、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信息管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以及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的出现也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促进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

2.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报刊杂志出现较早,存在于现代信息管理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作为大众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出现,刺激了信息的迅速增加,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加了社会信息量。目前,电子信息交流的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人类诞生以来阿尔巴尼亚传统的信息交流手段和渠道。

3.随着信息技术的变化,信息资源的类型不断多样化。除了文献信息资源,微型、电子、网络等新媒体也不断涌现,如网络上的流媒体,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信息管理技术的日益复杂和多功能也为信息的深入管理奠定了基础。从载体单元的运作到知识单元的信息内部,挖掘信息内部逻辑相关的智慧资源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4.信息管理的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改进上两个时期形成的信息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结合新的信息形式、信息载体和信息类型,发展新的管理技术手段,如数据库、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商业智能等。

5.这一时期,图书馆继续发挥着社会信息流秩序的作用,但不再是唯一具有这种社会职能的信息管理机构,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咨询公司、企业管理公司、调查公司等各种不同职能和目的的各类信息管理机构,共同承担不同领域、部门、层次的社会信息流管理,共同完成全社会信息流的管理。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管理已经大大超越了古今信息管理的认识框架,在认识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拓展,它所面对的信息资源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文献信息资源的范围,扩展到许多新的信息类型。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呈几何级增长,不同的部门和领域不得不面对信息管理的挑战。信息管理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了传统信息管理技术处理文档的范围,采用了网络、数据库、数据仓库、联机分析技术等大量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传统的信息管理技术在新的技术环境下不断改进和发展,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信息管理人员早已不仅仅是以传统的文档信息处理为己任,而是越来越技术化、职业化和专业化。他们在组织内被称为CIO或CKO,已经成为社会组织中的一个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