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一生经历了哪些革命动乱?

郭沫若(1892—1978),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真,又名郭,生于四川乐山一个中产阶级地主兼商人家庭。1897进入民办学校,1906进入乐山高级中学。1907年到嘉定府中学就读,但后来因参加学生潮被开除,转到成都高等学校单独中学就读。1913去日本学医,1918开始写新诗。他从1919到1920写了大量的诗歌,在1921出版了著名的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同年,他与程、郁达夫、田汉等人共同创建了创造社,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23年回国,继续在上海从事创造社的文学活动。1924后接受马克思主义,主张革命文学。1926赴广州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1927年,蒋介石公开造反革命前夕,他写了《请看今日蒋介石》。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加入中国生产者党。1928年被蒋介石通缉,在日本生活了10年,从事中国古代史、甲骨文、金文研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与甲骨文研究》。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赴武汉,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1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等6部历史剧,密切配合抗战宣传。1944年发表《沈嘉三百年祭》,总结李自成失败的历史教训。抗战胜利后,他积极领导和参加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发动内战的阴谋。1949年7月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文教委员会主任。除了从事政务、外事工作,还会继续坚持戏剧、文学创作。1959创作了历史剧《蔡文姬》。1978年6月12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郭沫若是《激流勇进》中的浪漫主义诗人和剧作家,是中国现代历史剧创作的第一位开拓者。五四时期,对中国封建传统的“反叛”精神在他的剧作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