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向战国的过渡是一段空白的历史吗,发生了什么?

如果你认为公元前468年或者公元前453年到公元前403年之间的历史是一片空白,那就大错特错了。即使没有编年体的史书记载这段历史,但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也不少,比如《战国策》、《史记》。其实这段历史很重要,但是编年体史书为什么会漏掉这段历史呢?

我们先来看看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史书。在这段历史之前,有一部编年体史书,即《春秋》,一般称为《左传》。其实可以看作是两部史书,一部是孔子编的《春秋》,一部是《左传》的《春秋》,是对《春秋》的诠释。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春秋》告一段落。

《春秋》中的记载晦涩简略,后人就出现了专门对此进行解释的史书,其中最著名的是《春秋左传》。但《左传》和《春秋》一样,并没有把历史定格在公元前478年,而是一直延续到鲁哀公去世,也就是公元前468年。但在《左传》全文的最后一段,一般提到韩、赵、魏、三。

后来出现的编年史书是《子同治简》,始于公元前403年。这一年,韩、赵、魏三国被周天子正式承认为诸侯国。但实际上,虽然《史记》是从公元前403年的这件事开始的,但在之前的历史中也有提及,主要是韩、赵、魏、支(主要是支伯)之间的斗争。

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左传》和《子同治鉴》是连贯的,只是中间记载的历史比较少,多是寥寥几笔或者只有一点叙述,中间的历史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记载,所以很容易造成公元前468年到公元前403年的模糊局面。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段历史不重要或者发生的事情很少。其实这段历史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春秋到战国的过渡时期,是量变到质变的痛苦过程。在这里,我们来看看这段历史中发生了什么:

三族分晋?然后呢。田呢?可以看作是春秋战国的一条分界线。所以这个时期晋国发生的事情就是韩、赵、魏三家灭智然后分晋国,三家分晋国。最后的结果是,韩、赵、魏三国成功地取代了晋国。在齐国,田姓家族一步步夺取政权,镇压了齐国的几个清族势力,最终实现了田取代齐,以为姓的齐国变成了田姓的齐国。

秦在这期间其实什么都没做。国君从李芹* * *一路走到秦龚建,* * *经历了五个国君。国内局势不太平,贵族势力大,君主相对弱小,而秦怀公被贵族逼得自杀。对外,秦国主要与西边的戎族交战,与魏国的冲突较多。

这一时期的楚国国君是从楚惠王到楚声王,中间还有一个楚简王。当初伍子胥带领吴军差点灭了楚国,后来出现了赵辉中兴,也就是赵浩棋中兴和楚惠王中兴。楚惠王在位时间很长。对内平定叛乱,休息发展生产,对外有战事,先后灭陈、齐、蔡。但是,出国的内部矛盾也在增加,尤其是贵族阶层与君主的矛盾。楚国君主太多,贵族太强大,反过来制约君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楚声王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但是?偷?被杀。

虽然燕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诸侯国,但由于地处东北,与中原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对中原战争的参与度很低,长期默默无闻。这一时期,严没有发生多少大事。

我们来看看周王室在这一时期的作为,从周镇定王到周威烈王,通过周五帝。这一时期,诸侯国国内动荡激烈,周王室内部动荡也很激烈。周镇定王死后,他的儿子们互相残杀。长子周哀,被弟周思王所杀,周思王在位三个月,又被弟周所杀。周王考怕重蹈覆辙,就封了他在河南的兄弟,也就是西周的桓公,建立了西周,后来又建立了东周。周王室实际可控制的土地微乎其微,周不得不生活在西周。

周真定年间,汉、赵、魏三国消灭了支氏家族,开始瓜分晋国。到了甄定王的孙子周威烈时,汉、赵、魏三国正式成为诸侯国。从此晋国化为乌有,汉、赵、魏三国都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