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为什么在东欧不打仗了?为什么不打遍欧洲?
三次西征欧洲第一次西征时,是哲别的苏卜泰率领的一个偏师,约两万人。他们当时到达了今天的俄罗斯境内,但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进攻当时的欧洲国家,而是当时攻下花美子帝国的首都后,其国王摩诃逃走,成吉思汗派哲别和苏布泰追击摩诃。也就是说,哲别和苏卜泰当时的任务是追上摩诃。
第三次西征的主要对象是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在这次西征中,蒙古人灭亡了阿拉伯帝国,到达了小亚细亚和中东。然而就在此时,蒙古可汗芒戈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意外身亡。西征总司令徐烈武率西征主力回蒙古高原争夺可汗之位,留下怯的不花和部分蒙古军队驻守当地,西征结束。所以这里主要讲第二次西征。
第二次西征又被称为长子西征,因为这次西征的指挥官都是蒙古各大汗国的长子,即成吉思汗的长子巴斗、察合台的长子术赤、窝阔台的长子白达、三子贵由、拖雷的长子蒙哥,以术赤的长子巴斗为主帅。主攻方向是今天的俄罗斯地区,然后攻占俄罗斯地区后深入欧洲。西征始于1236,参与西征的蒙古军队总人数约为15万。
当时俄罗斯国家还没有形成,基本上都是几个分散的大公国,所以蒙古军队在俄罗斯并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只是在一些攻城战中耗费了一些时间。总的来说,俄军没有给蒙古军造成任何损失。到1240年初,俄罗斯地区已经基本被蒙古军队打理。之后蒙古军兵分三路,主攻方向是今天的匈牙利,除了留三万兵马在俄国。
剩下的65,438+20万部队参加了这次进攻。北路以拜达尔为统帅,带领察合台麾下三万人,消灭马扎尔外援波兰。南路以何丹为统帅,率领窝阔台麾下三万人,绕过喀尔巴阡山脉,从南面迂回。中路,以巴斗、苏布泰为总司令,率领六万大军,翻越喀尔巴阡山脉,直捣皮西提(今匈牙利布达佩斯附近)。
北吕拜达尔在进攻波兰的过程中,遇到了当时欧洲最强的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当时有三大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在尤格尼茨附近展开了一场大战。大约有65,438+00000条顿骑士参加了这场战斗。这65,438+000,000名骑士的特点是他们身材高大,盔甲厚重。
当时条顿骑士都装备有重甲,甚至连人带马。因为盔甲太重了,所以需要用起重机来完成盔甲的组装。当时用坦克来形容条顿骑士一点都不为过。面对这样的骑士,如果蒙古人跟他们硬碰硬,基本没有胜算,但是蒙古人的战术很好。在作战时,蒙古人先派出轻骑兵与之作战,而轻骑兵只在遇到骑士时射箭,不与对方肉搏,射出箭后就跑。
而且由于条顿骑士装甲厚重,一旦骠骑兵逃跑,根本追不上。然后骠骑兵逃跑再转回条顿骑士,射箭再跑,如此循环,条顿骑士一路不停追赶蒙古骠骑兵,直到被蒙古人打得筋疲力尽。蒙古人派出重兵向条顿骑士发起致命攻击。在这场战争中,条顿骑士团的一万多人基本上都加入了全军。
但是,南路军并没有遇到多少阻碍,次年4月,与中路军会师。我来解释一下当时欧洲的军事形势。当时的欧洲分为很多小国,由很多贵族领地组成,骑士是当时欧洲军队中的绝对主力。骑士往往是小主,他的装备在当时是最贵的。在当时的欧洲,如果一个领主派出10的骑士,并不意味着这个领主只有10的士兵,而是至少有30-30个。
在具体战斗中,如果骑士被对方击败,那么这支部队实际上基本没有战斗力。西征的蒙古军集中三支部队后,开始进攻匈牙利,并于1241年4月到达当时匈牙利的首都佩斯附近。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原本是两个城市,多瑙河以东的珀斯和以西的布达。后来这两个城市合并成布达佩斯,首都是多瑙河以东的珀斯。
当时匈牙利国王四世。贝拉在佩斯附近聚集了65,438+万军队,并不急于与蒙古人作战。然而,当蒙古军继续攻城时,他们作弊撤退了。当IV。贝拉看到了这一点,他率领65438+万大军追击蒙古人,留下65438+万士兵在追塞约河以西时守桥,他继续率领主力渡河追击蒙古人。
4月1241日夜,蒙古军向匈牙利军队发起总攻。一路指挥官巴斗率部向守桥的匈军发起攻击,另一路指挥官布泰迂回至匈军主力后方发起攻击。巴斗经过一场激战夺取了大桥,在5438+01年6月拂晓,迟迟未能回到匈军后方,于是蒙古军向匈军发起总攻,匈军在蒙古军的猛攻下伤亡惨重。巴斗下令蒙古军三面扎营,给匈军留下了逃跑的空隙,匈军在逃跑过程中陷入混乱,一路不断被蒙古军追击,最终。
在这场战役中,匈牙利军队阵亡7万多人,但蒙古军队自身伤亡惨重。之后,巴斗拿下了匈牙利首都珀斯。赛约河之战消灭匈牙利军队主力后,蒙古军队横扫匈牙利其他地区,但1242年初,蒙古高原传来消息,窝阔台汗已死,西征军队停止西征,退回蒙古高原。那么为什么蒙古人基本打到东欧(其实第二次西征已经打到中欧了)然后又回来了呢?从蒙古人西征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原因:
首先是蒙古高原汗位问题。尤其是第二次、第三次西征,都是因为当时蒙古可汗去世,西征立即停止。因为对于西征的高层将领(他们都有资格继承可汗最高统帅的位置),可汗在蒙古高原的地位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一旦可汗死了,他们不回去肯定会失去可汗的位置。所以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中,一旦可汗死在蒙古高原,他们就立即停止西征,率领西征主力返回。
第二,路太远。事实上,蒙古人第一次西征用了两年时间在路上,第二次西征从1236开始,到1241结束,从1236到1237主力到达俄国作战,差不多用了1年。西征结束于1241,但此时西征主力仍在欧洲,回去的时间不算。如果把回去的时间算进去,大概用了1年。
第三次西征的情况也差不多,来回时间基本在2年左右。虽然蒙古人基本都是骑兵,但是古代的交通条件远不如现在发达,蒙古人出动军队,需要成群结队的行进,所以其速度自然要比单独骑马慢很多。由于路途遥远,我们花在路上的时间很多,这大大增加了西征的难度和蒙古高原政治格局的变数。
第三,西征的蒙古军队得不到补充。其实对于西征的蒙古军队来说,他们最大的忌讳就是和敌人打硬仗或者肉搏战,因为带过去的军队那么多,损失多少基本没有补偿。在西征过程中,蒙古军队也遭遇了重大伤亡。一旦部队消耗过多,进攻能力必然急剧下降。可以说,即使第二次、第三次西征时蒙古高原没有问题,蒙古大汗没有死,后面蒙古人的攻击强度也会逐渐降低。
第四,蒙古人从来没有遇到过真正强大的对手。事实上,蒙古人在三次西征中都没有遇到太强的对手。其实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是神圣罗马帝国,蒙古人第二次西征差点打到神圣罗马帝国,但也只是不战而退。当时除了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和英国也是实力雄厚的国家,如果蒙古人继续西征,必然会遇到这些国家。
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英国都属于基督教的范畴。一旦他们遇到强大的对手,这三个国家将不可避免地联合起来对抗蒙古人。对于蒙古人来说,真正难缠的对手是这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的组织能力和军事战斗力都不是当时东欧国家可比的,这对蒙古人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其次,它位于中东。事实上,蒙古人第一次西征的时候,也是阿尤布王朝兴盛的时期。但当时成吉思汗的主要任务是打败花剌帝国,他没有打到中东就回来了。到第三次西征时,阿尤布王朝已经衰落,而阿拉伯世界的马穆鲁克王朝正在崛起。徐烈武率领主力回防后,蒙古军被马穆鲁克骑兵击败。
换句话说,蒙古人三次下西洋运气都非常好,没有遇到什么真正强大的对手。也就是说,蒙古人即使能继续西征,在遇到真正强大对手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被打败。即使没有被打败,也会损失惨重。对于远征蒙古军来说,一旦损失太重,西征就只有结束(因为没有补充)。
第五,占领区太多。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都会遇到的问题。占领的领土太大,根本无法统治,也就是患了帝国的“肢端肥大症”。蒙古人的解决办法是分成四个汗国。蒙古人分成四个大汗国后,其实四个大汗国之间经常发生内战。所以三次西征之后,蒙古人并没有组织大规模的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