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骑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以隋唐为例,唐代的官方邮政运输线以都城长安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直达边疆,驿站约30里。
唐代对驿站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毅的快马一天走6岗,也就是180里,然后就是300左右的阿利日,最快要求500的阿利日。步行人员每天行进50英里;逆水行舟,河四十里,河五十里,其他六十里;好的时候规定100到150英里。
可见,快马一天走180里是基本要求,这应该是古代人骑马的基本速度。
在古代,它现在被称为花梨和石成。隋唐时期,一里约等于540(标准)或530米,180里在95.5至97.2公里之间,即约96公里。
扩展数据:
古代国家邮政系统称为“邮传”或“邮驿”,是古代政府为传递文件、接待使节、传递物资而设置的通讯运输机构。最重要的任务是负责政府的公文往来和军事情报传递,还承担一些物资的运输。
既然是公文和军事情报,对时效性的要求就很高。汉代最快的运马速度是400阿利一天。唐朝规定车行每天至少行驶120里,骑马180里,皇帝颁布的圣旨每天行驶500里。
在清朝,由于军事部门的建立,文件传递的速度提高到600甚至800阿利日夜。咸丰、同治年间,由于战乱不断,军事紧急,出现了“红旗”。前面一旦打胜仗,马上以八百里的速度送达,沿途驿站等着你。你一听到铃声,就立刻上马,奔向下一站。
这是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听到的。然而,虽然这些“快递”服务效率高,但普通人很难享受到——国家邮政系统不接受私人订单,因此大多数私人通信都依赖私人捎带。
在古代,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往往会选择派专人送信,商人自己负责货物的运输。还有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方法,如苏送书,唐代的飞鸽送书。明清时期,专门从事民信行业的民信局逐渐兴起,货运行业则出现了镖局,但镖局只运输贵重物品,镖局价格较高。
上世纪60年代,新疆吐鲁番出土的赵一申家书,是当时真正的家书。这封信是农历九月五日从西州(今吐鲁番)寄出的,十二月三日在洛阳收到。两地距离约3000公里。三个月收到的,平均每天走30多公里。
百度百科-驿站(中文词)
百度百科-李(计量单位)
人民网-文史> & gt生活史> & gt古代的“快递”是什么样的?800多加急不接受私人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