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发展的五个阶段

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订货点法是根据库存补充期的需求预测,并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储备来确定订货点。设置安全库存是为了应对需求的波动。一旦库存储备低于预先指定的数量,即订货点,就会发出补充库存的订单。

订购点的基本公式是:

订购点=单位时区的需求x订单提前期+安全库存

订购点法的大部分基本假设都是错误的,在实际使用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订购点假设对各种物料的需求相互独立,并且物料需求是连续的。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应该订购的是产品而不是物料,每种物料都是相关的;在制造业中,对产品零部件的需求是不均衡和不稳定的,库存的消耗是间歇性的。

为了解决订购点方法的缺点,MRP(物料资源计划)应运而生。

MRP和订购点方法有三个不同之处:

传统库存中没有时间坐标。记录的内容通常只包含库存和订购数量。

库存+订货数量<在最低库存点,时间的概念以间接的方式表达。

改进后,库存状态记录中增加了两个数据项:需求和可用量。

需求是指当前已知的需求;

可用量是指能够满足未来需求的数量。

库存+订购数量-需求=可用数量

MRP的两个前提:

某个时区的估计可用数量=上一个时区的估计可用数量+该时区的计划接受数量-该时区的总需求。

MRP只限于物料需求,这只是生产管理的一部分。

在MRP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闭环MRP系统。

所谓闭环有两层意思:

闭环MRP系统的工作过程是一个“计划-实施-评估-反馈-计划”的过程。

闭环MRP系统的出现使生产计划的各个子系统统一起来。

将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和采购等子系统集成为一个集成系统,称为制造资源计划或MRP。为了区别于基本MRP,记为MRP II。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作为新一代MRP II,由美国Gartner集团公司于1990年提出。

传统的MRP ⅱ系统是面向结构化问题的,决策过程的环境和原理可以用清晰的语言(数学的或逻辑的,定量的或定性的)描述清楚。

ERP的决策支持功能应该扩展到处理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