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开水煎药的原因是什么?

开水不能用来煎中药的原因

中药往往是最值得信赖的药物之一,汤剂也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虽然携带不方便,但副作用少,疗效好,至今仍被人们使用。但中医对汤剂的功效有一些严格的要求。不能再煎服后,中草药的药效会逐渐丧失,所以煎服方法要注意。

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中医的煎药方法一直很有讲究。如明代李时珍说,“各种煎药虽专材,治之为法,但煎者鲁莽,水火不好,有一失温,则药无用。”清代医学家徐灵台也说:“煎药之法最宜,药物之有效与无效,皆依此。”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必须重视中药汤剂。有些人习惯在煎药前用开水浸泡药材,认为这样既能缩短煎药时间,又能使中药有效成分尽可能溶出。这其实是一个缺乏科学的误区,中药不应该用开水浸泡。

中药中所含的蛋白质在沸水中突然加热会凝固,使细胞壁变硬,在外层形成一层致密的细胞膜,阻碍内部成分的充分溶解。中药中含有的大分子物质遇到开水后容易形成胶体,也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渗出。中药在切割粉碎时,由于突然受热,残留在表面的粉末糊化,阻碍了中药的毛细通道,使水分难以渗透,成分溶解后也难以向外扩散,最终影响成分的煎煮。芳香中药,如薄荷、紫苏、木香、砂仁、豆蔻等。,含有挥发油和挥发性物质,所以不仅禁止用开水浸泡,以后也要煮。

一般来说,中药要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再煎服;但有实验提出,煎煮前浸泡中药的最佳水温为40℃ ~ 50℃,既使药材湿润充分膨胀,又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煎煮率。

煎药时的其他注意事项

1,煎药器具:

传统煎药器具采用陶罐或陶罐,受火均匀,产房内热量缓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使析出的成分不易随器具发生化学变化。不宜用铁、铜、铝锅煎汤,因为这些器皿容易与汤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2、煎煮温度:

煎药时要用文火,使药物逐渐溶于水,这样既不容易破坏药物的药性,又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分析。速火猛火汤往往能使植物中草药中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沉淀,减缓药物的疗效。

3、煎煮时间:

熬制中草药时,不要把水烧开后再把药放进去。而是将药放入冷水中浸泡20分钟,水要漫过药材,让水先渗入药材,让里面膨胀,再用小火煎,一般需要20-30分钟。时间过长,容易破坏药性,失去挥发性物质。时间太短,有效成分分析不充分。煎药切忌晒干烧焦后再加水,这样不仅没有药效,还会增加毒性。蔷蔷滋补药的煎煮时间可以稍长。

4、煎煮次数:

一般煎煮两次,即第一次汁和第二次汁。煎第二次汁时,水量要少,以免药汁浓度过低。

特殊矿物药、贝类药,可煎三汁。因为这些药材在水中溶解度低,所以要长期煎煮,但不要超过1小时。

5.中药煮的时间越长,它会变得越强。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认为中药汤剂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中药煎煮是中药有效成分不断释放和溶解的过程。当中药和药液中有效成分的浓度达到平衡时,这个过程就停止了,再继续煎煮,就不会继续溶解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反而会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蒸发减少,甚至长时间高温会破坏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

可见中药煎的时间越长越好。不同的药方对煎服后的时间要求不同,医生要遵医嘱。

6.请把煎好的中药扔掉。

中药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它含有生物碱、皂苷、鞣质等有效成分。中药是要煎的,目的是煎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从而辅助治疗疾病。

煎药方法是否得当,与其疗效有很大关系。煎煮时间短,药物有效成分不能煎煮,影响疗效;煎煮时间过长,有效成分(如挥发性成分)会被破坏或损失,药物被煎煮。中药一旦熬制,药性就会发生变化。比如滋补的中药熬制后,其味道会由甜变苦,无法起到滋补的作用;活血化瘀的药物经过煎煮后,会变成具有止血作用的药物。大部分中药熬制后,有效成分会被破坏,甚至效果相反。清热的不能清热,滋补的不能滋补。所以中药煎服后要弃之不用。

从上面的文章中我们知道,中药在煎之前不能用开水浸泡,会阻碍内部成分的溶出。你应该把它浸泡在冷水中半个小时。另外,煎中药要注意器皿、火候、时间,不要吃已经煎好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