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道路建设──在公元前20世纪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有了用牛马运送人的记载。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发明了轮子,于是以“横木为轩,直木为轴”来制造车辆。所以黄帝被尊为“轩辕氏”,然后街道就创建了。在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期间,中国人就知道如何夯土修路,用石灰稳定土壤。从商代遗址中发掘,发现也有碎陶片和碎石铺成的道路。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至公元前5世纪,道路的规模和等级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系统的道路管理。人们曾把道路分为城区和郊区:城区道路分为经、纬、环、野四种,南北向道路为经,东西向道路为纬;城内九经九纬呈棋盘状,围城为环,城野;郊区道路分为路、路、路、路、路、路、路五个等级。可见当时周朝的道路是比较完善的。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人们已经可以在陡峭的山上凿洞,插木为梁,铺木板,留出栏杆,代之以栈道,这是战国时期筑路的一大特色。公元前2265438年至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网,堪比古罗马的道路网。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西汉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最远到达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开创了举世闻名的沟通中国、中东和欧洲各国经济文化的丝绸之路。581-681年,修建了一条巨大的(数千里)道路工程。公元618──907年,唐太宗下诏全国保持道路畅通,进行道路维修。当时道路排列整齐,气势磅礴,影响远至日本。960年──1911年,宋、元、明、清在道路工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和贡献。从清末开始,近代道路发展的重心转向西方。
国外的道路建设——公元前20世纪,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为了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将大量巨石从采石场运到施工现场进行道路建设。此外,在一些主要城镇的市场和道路上,使用光滑的石板,有些道路用砖铺成,涂上灰浆,然后铺上石头路面。公元前12世纪,亚述国王蒂格拉帕拉扎一世为了方便战车,下令修建长途公路。公元前6世纪,希拉·达塔斯(Sheila Datas)记载她曾穿越皇家大道,这条大道连接波斯民族的古都苏萨和安纳托利亚,全长1,600公里。没有这条路,游客要走三个月。当时皇家使者往返两地只需9天。只是当时修这条路的目的不是为了交通,而是为了连接全国的通讯系统。古罗马时代,道路发展惊人,实现了以罗马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为了尽可能缩短村镇之间的距离,道路笔直地穿过山丘或森林,形成一个整体,将首都罗马与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小亚细亚部分地区、阿拉伯和北非连接起来。这些地区分为13个省,322条干线公路,总长78000公里。可以说当时道路建设的工程结构水平是相当高的。今天,在公路建设项目中,许多仍然使用罗马人当年开发的工程技术。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西方道路的发展停滞不前。18世纪,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工程师特雷莎·盖发明了用碎石铺路的方法,并倡导建立道路养护制度。在他的影响下,拿破仑统治时期,修建了著名的法国公路网,为此特雷被尊称为法国现代公路建设之父。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出现了特尔福德、麦克丹等热衷于研究道路的专家。德福认为:鱼脊路面不要太高,尽量避免修斜路。它采用一层路面结构,中间是大石头,两边是较小的石头,形成路拱。马卡丹认为,没有底层砾石,路面也可以平整坚实。实践证明,当时的马卡丹公路非常适合马车行驶。此后,欧洲各国相继修建了这样的公路。
20世纪初,汽车有了很大的发展,马卡丹公路的路基已经不能满足汽车行驶的要求,于是人们开始修建大量的沥青和混凝土铺成的道路。二战前德国就建立了高速公路,此后各国都相应发展,高速公路成为现代高速公路的标志。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口密度与交通量成正比。高速公路的出现为人们远距离、大量、快速地运输和避免交通事故提供了条件,也为城市道路的规划增添了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