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的历史

三国时,车氏后国在乌鲁木齐南郊(今乌拉泊水库一带)建滞城,为乌鲁木齐第一城。

晋隋时期,丝绸之路新北线开通,乌鲁木齐处于新北线的十字路口。

唐朝公元640年,唐朝在天山北麓建立汀州,辖四郡。今天的乌鲁木齐是轮台县。

现在乌鲁木齐东南郊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遗址是当时的轮台县。

到了元朝,北疆成为西域蒙古的游牧区之一,乌鲁木齐原是西域蒙古和硕特布的游牧区(明清时期,该部一部分留在当地,一部分随固始可汗去了青藏高原,一部分随吐谷浑去了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流域)。

清初为西蒙古之一的准噶尔汗国统治,后被平定。

乾隆时期高官之间的书信往来,称为乌鲁木齐。

1884年(光绪十年),新疆建省,迪化为首府。

从此,迪化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

次年,迪化直隶州升为迪化州,并增设迪化县,作为第一个隶属于郭的县。

民国二年(1913),道因镇改为观察员,迪化府同时废止,保留迪化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迪化市委成立。

民国三十四年(1945)165438+10月1,迪化正式建市。同时,市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区。迪化县隶属迪化专员办,辖六个乡、两个牧区和达坂城镇。

成立区级以下的嘉宝组织。

1949,新疆和平解放。

12 17日,迪化城人民成立。

重新划分并设立了7个区和54个街道办事处。

郊区成立了农民协会,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建立了三个乡。至此,城乡各级人民初步建立起来。

1954 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原名乌鲁木齐。

199 8月10日,国务院批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更名为南泉区。

2002年3月9日,国务院批准乌鲁木齐市南泉区行政区划调整: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乌拉泊街道和乌鲁木齐县达坂城镇、东沟乡、西沟乡、阿克苏乡、柴窝堡乡划归乌鲁木齐市南泉区管辖。

南泉区更名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辖区居民由乌鲁木齐市狗儿迁至达坂城镇。

2007年8月1日,国务院批准将昌吉* * *自治州米泉市并入乌鲁木齐市,撤销乌鲁木齐市米泉市和东山区,设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

行政区划调整后,乌鲁木齐市行政区域由10900.77平方公里增加到14216.3平方公里,米东区行政区域为乌鲁木齐市米泉市和东山区行政区域,面积为3407.42平方公里。

扩展数据:

历史上,乌鲁木齐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聚集地,呈现多元文化的特征,以开放、热情、大胆、进取为特征,是中亚最具活力的城市。

作为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 *文化体系、欧美文化体系的聚集地,十几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广泛融合,创造了与世界共荣的灿烂文化。

十二木卡姆、蒙古族的江格尔、木尔乐之母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与世界上其他英雄史诗一样,在东方文化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