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如何在《茶馆》中表达历史(800字,小学水平)
老舍用人物来讲故事,通过鱼台茶馆由盛到衰的变化。《茶馆》是一部独幕剧,但它展示了不同时期事件的变化。通过刻画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体现了“三毁”的主题。借北京一家叫裕泰的茶馆分三个时期(清末1898初秋;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40年代抗日战争结束,内战爆发前夕),展现19结束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这种时间跨度相当大的“历史总结”,在当代作家中颇受欢迎。对于这个宏大主题的表达,作者选择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经验所能驾驭的轨迹。他选择从“侧面”和“小人物”的生活变化入手,将他们的表演范围限定在茶馆这个“小社会”里,而没有使用中心情节和贯穿全剧的冲突——当代戏剧常见的结构方式。采用了被称为“土卷戏”或“风俗画三组”(注:李健吾在《谈老舍茶馆》和《文艺报》第1958+0期的发言)的创新形式。许多角色被放置在显示不同时间的场景中。这些人物参与了市民社会的“三教九流”。走实业救国道路的资本家,旧式和新式的间谍,暴徒,说书人,相士,逃兵,善良的劳动者...其中,常、王利发、秦三人贯穿全剧。他们的性格和人生道路是不同的,而“旗手”常的诚实和坦率是“不满意的整个生活”;秦设厂,开银行,野心勃勃;掌柜王利发“向大家打招呼,鞠躬行礼”:但最后大家都没办法,只好自己祭奠。“我没有做任何不道德或不自然的事。为什么不让我活了?”“我爱我们的国家,但谁爱我?”剧中悲伤的情绪,人物对自身命运的迷茫与绝望,透露出一些与近代史相关的悖论意味。老舍《茶馆》的叙事动机来源于他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不公正社会的强烈憎恶。新旧社会的对比不仅是他构建作品的方法,也是他的历史观。他熟悉《旧时代》中北京的社会生活和他的普通人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