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60周年阅兵小贴士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阅兵被列为国庆典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49年开国大典到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新中国每年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规模的国庆阅兵,前后共11次。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原则,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周年、周年一阅兵”。1964年,国防部颁布的《军队队列条例》中首次出现了阅兵条款。后来由于“文革”等原因,中国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直到1981,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恢复阅兵后的第一次大型国庆阅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13次国庆阅兵,其中以开国大典、5周年、10周年、35周年、50周年阅兵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每年65438+10月1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领导的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 10 10月1日,开国大典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参加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49 65438+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的决议》,决定每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10,1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国庆节是现代民族国家的一个特征,它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并变得尤为重要。它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象征,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一旦国庆节这种特殊的纪念方式成为一种新的、全国性的节日形式,它就承载着体现这个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节的大型庆祝活动也是政府动员和号召的具体体现。展示实力、增强民族自信、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是国庆庆典的三大基本特征。
1949 10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节的庆祝形式几经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每年国庆节都会举行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改革国庆节制度。此后,从1960到1970,每年都会在天安门广场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但没有举行阅兵。
从1971到1983,每年的10和1,北京都以大型游园会等形式庆祝国庆,没有群众游行。1984,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此后十年间,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没有举行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1999 10 1,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的国庆庆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庆庆典共有13次阅兵。分别是1949到1959的11次,以及1984的35周年和1999的50周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将于2009年6月65438日+10月65438日+0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和群众游行。
游行结束后,人们通常聚集在公园或公共场所庆祝节日,尽情唱歌和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