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王朔赶走了送钱的冯小刚。他们的友谊破裂后发生了什么?
提到他的喜剧,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王朔。
对冯小刚来说,王朔是一个高尚的人。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王朔,就没有今天的冯小刚。
就连冯小刚都说,遇见王朔就是在黑暗中遇见北斗七星。
然而,在1997,王朔最绝望的时候,冯小刚给他寄了5万元,不料被王朔扔了出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想知道内幕,必须先了解王朔。
王朔是个奇怪的人。他从小在北京大院长大,后来建立了一个圈子。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是大院子弟,比如马未都、叶静、姜文、赵宝刚、张远。
马未都王朔
为什么说王朔是个奇怪的人?因为他太有才了。上世纪有一部电视剧叫《欲望》。据说播出的时候,街上已经没人了,大家都回家调查去了。
这部剧是王朔制作的。
1988对于中国影视剧创作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但在这一年,王朔的四部小说《倔强的人》《半焰半海水》《橡皮人》被改编成电影,至今无人能破这一纪录。
后来姜文导演根据猛兽拍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直接拿下了国内年度票房冠军,也让男主角于霞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王朔绝对是当红炸子鸡。不仅电影受欢迎,他的小说也创造了一种类型:痞子类型。
好友马未都曾在一次采访中盛赞王朔:王朔很有文学地位,也很有文学粉丝。他作品的巅峰,我觉得今天没有哪个作家能做到,影响了一代人。
那时候莫言、路遥、贾平凹、刘震云、陈还没出名,还在努力创作。王朔能够脱颖而出,可见其才华非凡。
在王朔最红的时候,冯小刚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王朔。
那时,冯小刚还没有成名,只是通过郑晓龙的关系在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当了一名艺术家。
冯小刚久闻王朔的大名。一见到他,就猛夸王朔的作品。后来每天王老师都跟着王硕,王老师都叫他亲亲!
1991,编辑部的名著故事上线了,编剧一栏挂着冯小刚的名字。
其实当时大家都不同意给冯小刚一个参与编剧的机会,直到王朔说“我不要冯小刚,他也不会参与”,这才给了冯小刚一个接触导演行业的机会。
虽然王朔在中国如日中天,但社会上批评王朔的声音一直不断。在那些所谓正义之士的讨伐下,似乎喜欢王朔就沾染了流氓习气,王朔就是低俗的代表。
但是王朔在面对这些批评时并没有表现出他凶狠的一面。他的“我是流氓我怕谁”“无知者无畏”“不要把我当人看”等称号和金句,其实是最有效的消解这些非议的方法。喜欢他的人和喜欢他一样咬牙切齿。
从65438年到0997年,文艺界对王朔的打压达到了顶峰,与王朔相关的影视作品几乎全部死亡。
经过深思熟虑,王朔给冯小刚留言:“你应该拍电影,但不要签我的名字。他们来找我了。如果你有机会活下去,我们就不必一起死了。”
后来王朔去了美国,从那以后,他沉寂了很久。除了知道他下落的冯小刚,他没有向任何人提及此事。
半年后,冯小刚的《甲乙丙丁》上映,红遍全国,票房3600多万,成为贺岁喜剧的标杆。要知道,1997年,馒头才两毛钱。
甲乙双方剧照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甲乙双方是基于王朔的《你不是俗人》。但是演员名单上没有王朔的名字。
半年后,王朔从美国回来了。此时王朔被全面封杀,走投无路。在他最沮丧的时候,冯小刚寄给他5万元作为报酬。
王朔没收了钱,却把那5万元扔了出去。
王朔是不是钱太少了?不,他不同意冯小刚的艺术风格。他们的创作理念和生活理念有很大的不同。
王朔的想法是一种平民视角的精英批判。
冯小刚创造了彻底的平民意识。
因此,冯小刚注定要面对“新写实”的影像风格,逐渐与刘震云、刘恒接触,与王朔分道扬镳。
从创意上来说,王朔看不上冯小刚的创意思维,5万元稿费特别火。文人的气节对王朔来说还是很足的。
马未都曾说:王朔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还保留着作家基本尊严的人。他不为五斗米弯腰,也不想跪下舔那些所谓的美女。
王朔的作品几乎都堪称经典,他的小说几乎都被翻拍成电视剧。当我看着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时候,不禁惊叹了很多次。
王朔是中国文学的先驱。他半发现半创造了一种基于北京话/普通话的汉语表达,带有平民视角的低级色彩(“痞子”)。
王朔的“痞子文学”从人物到情节对话都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北京片的味道并不讨厌,有时候甚至会让人不自觉的笑出来。
王朔的写作有启发性,有叛逆性,但不产生叛逆心理。因为书讲的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会反抗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乐于接受王朔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