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的历史演变
潜江地区在夏商周时期属于荆州地区。
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郡南的丘陵和北部的平原上出现了张花台、竟陵等城镇,在诸侯国中属于楚国。
公元前278年(秦二十九年),田雷率攻取楚国都城郢(今江陵西北),东置竟陵,分别建县,成为南秦竟陵郡的辖区。
公元前206年建立西汉,后在张华台建立华容郡。潜江属于竟陵和华容。
三国时期,黔江之地归吴国管辖,下属郡县与汉国无异。
金代初期,江陵郡在江夏县,竟陵郡在黔江县,江陵郡在南郡。
公元550年左右,南朝梁省在竟陵,华容被废。
黔江西南改为南郡江陵郡;西魏时华陵县位于江陵,北周时华陵县改为紫菱县,黔江西南归其管辖。
东北为竟陵郡,竟陵郡,云州,齐国年间竟陵郡由长寿(今钟祥)迁至竟陵。梁末,竟陵郡入郡,竟陵郡郡开始移至(今属境内),黔江东北为郡。北周时,程潇县改为竟陵县,竟陵县改为石城县。黔江东北属石城县竟陵县。
隋朝时,黔江东北属靖州的竟陵郡、绵阳郡,西南属紫菱郡。
唐初,紫菱入江陵郡,黔江西南属江陵府江陵郡,东北属抚州竟陵郡。
公元857年(唐太宗十一年)“户户领粮不便,征署设在百府”(太平玉环记,百府在今县西北),属我驻京南公使管辖。
五代时,白府改为安远镇,为南平国(京南国)领地。
965年(宋乾德三年),升为百府巡院为郡。
因境内有河流将汉江分流入长江,故以“汉江为潜”之意命名潜江。
县衙设在安远镇(今下崩湖附近),属镜湖北路江陵府。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江陵府在路上改为总督府,后改为中兴路,均属钱江,划归河南江北中书省。
1293年(元三十年),郡府因水患迁至斗地,即现府所在地。
1368,明朝建立。
此前中兴路已改为荆州府,所以潜江在明初属于湖广政务院荆州府。
1531年(嘉靖十年),安陆府升级为承天府,潜江改为它。
1646(清顺治三年),改承天府为安禄府;1664(康熙三年),分湖北、湖南。
潜江属于湖北安陆府。
1912,中华民国成立。
次年改府为道,道为省县之间的行政组织。潜江属于湖北北路(后改名向阳路)。
1925取消道制,直属于省管辖。
1932年省县之间有一个行政监察区,潜江属于第七区(1934年属于第六区,后来属于)。
1936年,第七区更名为第四区,仍拥有潜江(直到1947)。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从5月1939到8月1945占领了潜江部分地区,并建立了傀儡政权。
潜江县* * *被迫移至拖轮港、杨柳台、熊口;1943年春,他离开潜江,在公安县城设立办事处。日本人投降后,他被统治。
该县属于水网湖区。民国时期“十年九水泛滥”,百姓不仅被“三座大山”压迫,还饱受水患。
由于远离中心城市,人民富有革命传统,有利于革命力量的聚集和回旋,所以在中国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革命根据地。
1930年春至1932年冬,全境为苏区,下辖湘鄂西黔江、靖南(后改名荆门)、前田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原名“连县* * *”)。
潜江县苏维埃* * *驻扎在拖船港和潜江市,靖南县苏维埃* * *驻扎在麦王嘴。
1942年春至1945年秋,为抗日根据地,为鄂豫边区湘南、香河共辖的钱景、天堑面、天京前三县。
钱景县抗日民主曾驻莫嘉凌,曾驻宗口桃河岭,曾驻夏家场。
1947至65438+2月至1949年6月,全县为解放区,属江汉区湘南、鄂行政公署江景前、天庆前、天庆前三县人民民主管辖。
江县人民民主政权设在熊口,天井前县人民民主政权设在夏家场。
1949年7月,撤销边境县,恢复原县名、县域,撤销江景前、天庆棉、天景前三县。
潜江县人民* * *位于熊口,隶属湖北省荆州行政区督察长办公室。
八月,黔江县人民迁到城关(今园林局)。
1988年5月撤县设市。
1994 10被列为湖北省直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