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县历史

1.平泉县的由来与历史第七章《热河地方志》中说:平泉县之所以叫平泉,是因为县内大街小巷都有水泉,冬季寒冷,故县名叫平泉。(中国地名词源词典)

历史沿革:春秋时期为东湖、山戎之地。战国时期,是燕国之地。秦魏,东胡,后来并入匈奴。因其在汉初,后入五环。北魏位于吴恙县、建德县、颍州县、平岗县、济阳县。隋是辽西的郡地,西部边境是库莫西。唐朝是Xi的一个地方,它属于饶乐总督办公室。辽、金为泽州神山等郡。明朝是徽州、扶余等地的卫戍之地,后废入诺音卫。清朝初期,这里是喀喇沁的游牧之地。雍正七年(1729),设置巴沟直隶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巴沟直隶厅改为平泉州,隶属承德府。1913年改州为县,平泉为城中名县,属热河特区,府、州、县均在今平泉镇。1928属于热河省。1931年属于满洲热河省。1938-1945期间,建立了成(德)、兴(龙)、平(泉)等抗日民主联合县。平泉县于1945年9月恢复,属热河省。1956 1划归河北省承德地区,1960更名为承德市。1961 5月收归承德地区(1970改地区)。国务院1993年6月19批准撤销承德地区,该县划归承德市管辖。

2.平泉的名人故事或历史故事。历史渊源/平泉的传说。

平泉县程洁街中心有一口天然泉水,大约有两英尺见方,八英尺深。春光明媚,鱼儿嬉戏。水泉四周用石条围起来,用石栅栏围起来,用石碑雕刻而成,是平泉八景之一。周围的居民曾经喝过这个泉水。康熙十六年北巡,看到泉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十分壮观。他随口称赞了一句“圣地平泉”,皇帝的话实际上让“平泉”成为了后来行政制度的名称。

传奇内容/平泉传奇

清初平泉街不叫平泉,叫巴沟,居民不多。在巴沟村的中心,平地上有一口泉水,长十尺,深一尺。泉水清澈,又甜又苦。同时,十几个泉水常年涌出,冬天也不结冰。人家是吃水来这里挑的。康干年间,关内普通百姓口外谋生的禁令逐渐放开,称为“屯田谋生”。此外,山海关发生饥荒,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的失业贫民来到这里谋生,逐渐定居下来。有些人务农,有些人经商。巴沟人口逐渐增多。乾隆年间,巴沟街达数百户。

有一年,两个人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在离泉不远的地方开了一家铁铺,卖一些犁头、锄头、镰刀之类的农具,还有锅、勺、刀、铲之类的生活用品。两个人都又高又胖,一个胖到眼睛都眯在脸上,一个胖到下巴下面托着一个圆圆的沉甸甸的下巴。他们整天都在笑,从不不开心。不管遇到谁,都是一样的。所以人们愿意从他们那里买东西,他们很会做生意,卖什么都赚钱,他们很快就发了大财。后来很多人来巴沟做生意。绸缎店、米店、点心店、钱庄、五行八厂,一应俱全,现代商业发展迅速

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开铁器店的两个人进了很多大铁锅放在店里,但两个人都不买也不卖。如果他真的想买,他会要价很高。还有人想高价买。因为害怕被买走,他们在每个罐子的底部都凿了洞。这次没人买。人们说这次铁铺运气不好,所以砸碎了许多铁锅。但是这两个铁铺老板还是整天乐呵呵的。乾隆四十八年,巴沟堂改为平泉,平泉街越来越繁华。但是街道中央有这么大的弹簧,真的不方便,也不好看。于是大家商量着筹点钱修修泉水,钱筹到了。泥瓦匠和石匠被邀请去挖泉水,在泉水周围建石头,并在上面建一个亭子。工程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先控制泉水,但是挖了以后,泉水更旺了,堵不住了。挡在这里,水从那里出来,挡在那里,谁从这里出来。有人建议把一个大锅扣在泉水上,这样水就不会流出来了。于是,我们把棉花放在泉水里,然后用找到的大锅扣住泉水,这样水就不会流了。但是春天没有水,大家都有困难。这时一个白胡子老头走过来,问大家都在干什么。大家都跟他说修泉难,堵泉眼难。他说:“如果你用一个有底的罐子扣住泉眼,在上面盖一座庙,喷涌的泉水就会变成涓涓细流。”老人说完就走了。去哪里找暴露的大锅?有人想到铁铺里那些露在外面的大锅,于是大家把铁铺里的十几个露在外面的大锅全买了下来,刚好扣了十几个弹簧。果然,泉水灌满了壶,然后从壶底的洞里流出来,水就小多了。铁铺的两个掌柜来到这里,都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却笑得停不下来。两个人都晕了过去,大家急忙把他们抬回店里,他们却在笑,闭上眼睛再也没醒过来,笑死了。

人们将它们埋葬后,在覆盖有平底大锅的泉眼上放上石头,建造了一个方形的水泉,并在上面建了一座孔庙。泉水从殿下的裂缝中溢出,然后被石栅栏和亭台楼阁包围。平泉街上出现了一股美丽清新的水泉。方便取水和行人。几经改造,平泉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后来又说平泉街商业发达,街中心有泉,是因为何二仙在这里开了一家铁铺。

3.关于平泉的故事,远在史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与天抗争,生活劳作。大量的文人文物告诉世人平泉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历代英雄在此留下了许多典故,如春秋战国时的“老马识路”,汉末三国时的“望梅止渴”。公元436年,北魏在此设县。隋唐时期,先后定名为禹州、泽州、神山县、平泉州。唐朝曾属安禄山管辖,历史上有卢龙节。辽金时期是平泉最活跃的历史时期,契丹人在此翻越长城、黄河,问鼎中原。从此,整个民族的风俗文化都融入了中华文化的汪洋大海。自清朝以来,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天之骄子,就把这条连接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的通道视为神化的御道。驻守承德避暑山庄的康熙帝,经常经过八重山川巡游到平泉,所以称平泉镇为“巴沟”,有史以来就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4.关于承德的历史,承德的历史!!

承德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居住。

秦汉以来,中央政府在承德设置郡、州、州、县等行政机构。

清雍正元年设热河殿,乾隆四十三年改承德府,嘉庆十五年设热河。

辛亥革命后,废除官制,建立热河特区。

民国十七年(1928),建都为热河省省会。

1933年,承德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伪满洲国特别行政区成立。

1945解放了。

1946我军战略转移,被民族党占领。

1948年承德再次解放,属热河省管辖,为热河省省会。

1955撤销热河省建制,1956承德市划归河北省。同年9月,改为承德特区。

1956 165438+10月,兴隆县鹰手营子、寿王坟划归承德市管辖,成立鹰手营子矿区。

1958承德县撤销,并入承德市。

1960 3月15,承德市合并,合并后承德市辖市区、下半城区、隆化县、围场县、丰宁县、滦平县、兴隆县、青龙县、平泉县。

1961年5月,承德分为州、市。划分后承德分为崔桥区、红桥区、双塔山区、红石峦工委、双峰寺工委。

1965年2月,鹰手营子、寿王坟、马尖子重新划归承德市,重新建立鹰手营子矿区。

1984 1月,承德市改为省辖市,辖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和承德县。青龙县划归秦皇岛。

7月1993,1,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的管理体制,辖八县三区。

承德,原名热河,历史悠久,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据考证,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战国时期,燕国在这一带设置了县级地方,秦以后的历代王朝也都设置了县级地方。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在此游牧。直到清朝初年,承德城还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叫上河营。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廷在此建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设热河殿,十一年(1733)改称承德府。这就是“承德”这个名字的由来。从那以后,承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比以前更有灯光的城市。但从咸丰即位(1851年)到* * *,承德逐渐衰落,处处荒凉。辛亥革命后,废除官制,建立热河特区。热河省成立于1929年,承德是热河的首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承德由衰落走向重生。1993年7月原承德市与承德地区合并。

承德历史文化

?/sjzhaoshangyz/200508/20050800288560

承德市的历史状况

5.为什么说平泉是契丹的祖源?根据包括舒威在内的史料,契丹是鲜卑的后裔,最早居住在辽河上游,平泉是辽河最初的源头所在地。同时,平泉考古发掘出不少契丹人的墓葬和生活遗迹,所以平泉自称“契丹的祖源”。

平泉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辽宁、内蒙古、河北三省交界处,东与辽宁省凌源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接壤。

早在史前,我们的祖先就与天为敌,在这里生活。大量的文人文物告诉世人平泉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据考证,历代英雄在此留下了许多典故,如春秋战国时的“老马识路”,汉末三国时的“望梅止渴”。公元436年,北魏在此设县。隋唐时期,先后定名为禹州、泽州、神山县、平泉州。唐朝曾属安禄山管辖,历史上有卢龙节。

辽金时期是平泉最活跃的历史时期。平泉茧山老哈河一带是契丹的发祥地。大量辽金时期的器物出土,辽代长公主墓发掘。契丹人在这里越过长城、黄河,夺得中原。从此,整个民族的风俗文化都融入了中华文化的汪洋大海。

扩展数据

《舒威》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这也是它的重要性,即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正史”中第一部专门论述少数民族政权史的著作。以前有一种说法,中国的古代史书中记载了汉族的历史。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是很恰当。

从《史记》、《汉书》开始,历代“正史”中就有专门记载少数民族历史的文章。十六国时期,有很多专门记述各割据政权历史的书籍,可惜大部分都失传了。

《舒威》记载了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即北魏道武帝至东魏孝景帝)中国北方鲜卑族拓跋部的历史,涉及其发展繁荣、统一北方、实现封建化的过程以及北魏与东魏、南宋、齐梁关系的历史。

舒威·姬旭还将拓跋家的历史追溯到20多代人之前。虽然不完全相信,但大致阐述了拓跋家的历史渊源。因此,研究《魏书》,对于认识我国历史是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一客观事实,一定会大有裨益。

《舒威》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反映时代特征的意识。除了其传记比《宋书》更突出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其野心。舒威有两项新记录:官方记录和旧记录的解释。魏收在前十记中说,这两篇记载的内容是“魏之急”和“今之重”。

《正史》先记载官制,后记载姓氏氏族,记载鲜卑氏族的名称及其改姓、官制、制度的变化,为研究拓跋部的发展扩张及其汉化提供了完整的资料,是反映北魏封建化和门阀统治的重要文献。《释老志》记载了佛教和道教,主要是佛教。

它描述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详细记录了它在北魏的兴衰历史。重姓崇佛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历史特点。这部编年史由舒威首创,是第一部记载佛教、道教传播与变迁,特别是佛教发展的史书,可视为中国佛教简史。舒威在历史上的贡献是他第一次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记录宗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舒威

6.关于承德的历史,承德的历史!!承德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居住。

秦汉以来,中央政府在承德设置郡、州、州、县等行政机构。清雍正元年设热河殿,乾隆四十三年改承德府,嘉庆十五年设热河。

辛亥革命后,废除官制,建立热河特区。民国十七年(1928),建都为热河省省会。

1933年,承德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伪满洲国特别行政区成立。1945解放了。

1946我军战略转移,被民族党占领。1948年承德再次解放,属热河省管辖,为热河省省会。

1955撤销热河省建制,1956承德市划归河北省。同年9月,改为承德特区。1956 165438+10月,兴隆县鹰手营子、寿王坟划归承德市管辖,成立鹰手营子矿区。

1958承德县撤销,并入承德市。1960 3月15,承德市合并,合并后承德市辖市区、下半城区、隆化县、围场县、丰宁县、滦平县、兴隆县、青龙县、平泉县。

1961年5月,承德分为州、市。划分后承德分为崔桥区、红桥区、双塔山区、红石峦工委、双峰寺工委。1965年2月,鹰手营子、寿王坟、马尖子重新划归承德市,重新建立鹰手营子矿区。

1984 1月,承德市改为省辖市,辖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和承德县。青龙县划归秦皇岛。

7月1993,1,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的管理体制,辖八县三区。承德,原名热河,历史悠久,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丰富。

据考证,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战国时期,燕国在这一带设置了县级地方,秦以后的历代王朝也都设置了县级地方。

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在此游牧。直到清朝初年,承德城还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叫上河营。

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廷在此建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设热河殿,十一年(1733)改称承德府。这就是承德这个名字的由来。

从那以后,承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灯比以前多的城市。但从咸丰即位(1851年)到* * *,承德逐渐衰落,处处荒凉。

辛亥革命后,废除官制,建立热河特区。热河省成立于1929年,承德是热河的首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承德由衰落走向重生。1993年7月原承德市与承德地区合并。

承德城市历史文化?/sjzhaoshangyz/200508/20050800288560承德市历史情况。

7.霍小林的历史原型霍小林的历史原型是孙。霍小林出自电视剧《勇敢的心》。

孙(1893—1935),热河兴隆人,自幼习武,崇尚忠义,性格直爽,敢于扶弱抑强。九一八事变后,孙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热河失陷后,孙于1933年2月12日宣布人民军成立,并出任军长。到1934年4月,团队发展到5000多人。1934年5月,孙将人民军改名为抗日救世军。经过整编,抗日救世军以兵团为单位,分散活动在青龙、兴隆、承德、平泉、迁安、遵化等县,不断打击日伪军。后来日伪军大规模围攻抗日救世军,给抗日救世军造成重大伤亡。

1935年5月,腿部受伤的孙被迫率队入关解决军需问题。后来,孙发现了日军的意图。为了不给入侵者占领华北的借口,他决定想办法突围,回到长城以北的山区。没想到还没冲出去,就被日本关东军集结的一万多武装围困,被迫坚守遵化茅山。日军用飞机和大炮轰炸抗日救世军的阵地。5月24日,孙在指挥少数部队掩护主力向热河方向突围时英勇牺牲,时年42岁。

200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