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电影的发展

1895年,世界上第一部电影诞生,人类的艺术创作和文化理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随着世界电影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它以其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审美特征,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铸造了一座历史丰碑,为世界电影做出了独特的艺术贡献。

民间电影时期

这个阶段是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期,以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的《红高粱》、《霸王别姬》、《活着》为代表。中国电影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开始引起国际关注,获得了金熊、金狮、金棕榈、威尼斯等一系列奖项。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以封建家庭为背景,表现中国封建专制时期罪与罚的悲剧故事。这些题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但却让更多人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也让巩俐、葛优、张艺谋等第五代中国电影人成长为世界电影人。

独立电影时期

1990年中期到1990年末期是近代中国电影工业的最低潮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政府对电影工业的严格审查,另一方面是由于电视文化的冲击。在这种艰难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第六代电影人从边缘文化态度、下层社会生活、中西文化融合等角度出发,创作了一定数量的作品,并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洗澡”“我头发乱了”。

跨国电影时期

自200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电影的巨大进步让电影重新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仅去年一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就达到654.38+0.9亿,超过国内票房收入(28亿)的2/3。中国电影以古典题材、侠义题材、奇异的爱情故事和武侠场景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好评。《英雄》、《天下无贼》、《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同时,通过电影这一巨大的广告载体,中国的文化越来越被海外所知。

扩展数据:

从1896到20世纪20年代,虽然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他们无法阻止中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带着胶片和放映机回国,在北京前门磨片厂租用天乐茶园放映影片。1905北京丰台照相馆的任清泰为了给京剧老舞者谭鑫培过生日,拍摄了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一个片段。

从一开始,中国电影就与中国的传统戏曲和说唱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电影类型。不过,最早尝试拍摄这类影片的丰台照相馆只是个小企业,并不是电影机构。

直到商务印书馆“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始。这一时期,除了商业之外,电影制作机构相继出现,包括美国商人投资的亚洲电影公司、幻想仙女、中国、上海、新亚等。因为他们的成员大多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来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曲。此外,他们还开始拍摄短篇小说和故事片,对电影艺术进行了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经历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它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过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杰出的代表作:1920年代的拓荒时期,有以社会变革为主题的进步电影,如《孤儿救祖》;抗日救国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激发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电影;抗战后,八千里云与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创作潮流。

她说,1949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一大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文革十年后,中国电影走出低潮,产生了《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批判社会弊端的优秀影片。特别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和《焦》、《凤凰钢琴》等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达到了第二次高潮。

上世纪90年代,石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并轨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和集团化改革等重大举措,在艺术质量和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除了《孔繁森》、《我离开雷锋的那一天》、《Xi连》、《那座山》、《那人》、《那狗》等作品,还有《不见不散》等新风格的贺岁片和喜剧,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国有、集体、私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邓小平》、《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代表作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而《英雄》、《神话》等国产大片则在中国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创造了中国电影在世界院线的票房奇迹。中国有30多部电影在4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标志着第三次发展高潮的到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电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