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鱼的相关典故
除楠溪江外,香鱼还产于中国闽南、台湾省和湖北兴山县。相传乾隆皇帝巡江南时,品尝了香鱼后,赞不绝口,即封为贡品,每年进贡朝廷。台湾省台北市郊区新店溪的旅游景点碧潭也出产香鱼。据说台湾省的这种香鱼是“国父”郑成功带兵驱赶荷寇开发台湾省时从闽南传入的。后人怀念郑成功,称其为“国之鱼”。清代有一位先生说:“新店溪新添春水,溪亭存绿璃,香鱼捉刚三寸,酒斗橘云听画眉。”崂山香鱼,俗称仙胚鱼,是崂山的稀有品种。传说是仙女把人参籽扔进水里融化的。“傍晚捉仙鱼,照竹修竹。”这是清代诗人王大来在《北九水赋》中写的一首诗。意境之美是崂山人的骄傲。清代同治本《即墨县志》记载:“仙生鱼出白沙河,自九水来,山归流。它的水流又长又清,没有沾泥带尘。在清泉白石里游过的,能有五六寸,非常好吃。”
崂山仙胚鱼产于白沙河及其溪流,9、10月份在沿河河口产卵繁殖。次年初夏,成鱼在清水急流中游动,以浮游生物和藻类为食。这条鱼有3-4英寸长,重65,438+0-2两。它浑身长满了鳞片,嘴巴和嘴唇上长着豆瓣菜。肉很好吃,有黄瓜味。仙胚鱼游动如矢,不易捕捉,但又怕草的影子。捕鼠人往往用剥好的柳条挡前挡后,在来回无路的情况下快速捕鼠。
仙鱼在日本入侵青岛一两次的时候,日本人就把仙鱼包在黄瓜里生吃,好吃又新鲜。这是一道特别好的菜。那时候,青岛曾经有人以做这道菜为生。1957年7月上旬,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青岛开会时,市委组织者在崂山北九水用手榴弹为主席炸仙胎鱼。厨师用油炸仙胎鱼为主席做了一道汤。真的很好吃,董事长吃的很开心,说仙胎鱼真的有“仙骨”,真的很好吃。香鱼原产于湖北省兴山县王昭君故里。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当然,她的美丽举世无双,身上有一种奇怪的香味,让人陶醉。当时的王昭君虽然出身贫寒,但少女时从未画过脸,但一出家门,身上飘来的香味十里外都能闻到,因此有“香美人”的美称。
一天,王昭君去香溪河边洗衣服。突然,一群小鱼闻到了王昭君的香味,向她这边游来。其中一个真的钻进了她的裤子,拒绝离开。王昭君又惊又羞,拿起小鱼仔细看。它很小,嘴巴很尖,身体呈蓝黄色。鳃盖后面有一条椭圆形橙色条纹,尾部细长,似凤尾,全长约10cm。它非常漂亮,活泼可爱。王昭君高兴地把它带回家。
正好,王昭君的母亲卧病在床,因为家里穷,没有好吃的东西滋养。王昭君把小鱼煮了,给了妈妈。不知道是王昭君家里缺盐少酱,没有好吃的调料,还是王昭君母亲生病了,味道很苦。总之,王昭君的妈妈吃了这条鱼,没有味道。王昭君对此很苦恼。她以为湘西有很多这样的小鱼。如果这些小鱼味道鲜美,质量新鲜,这里的村民可以在饥荒的时候抓鱼充饥,解燃眉之急。于是,她挑了一个黄道吉日,把浴缸后面装满香脂的洗澡水扔到了小溪里。她一边洗澡,一边唱着“百里溪水生珍鱼,济贫宴。”。倒挂着,唱着,唱着,倒挂着,说也奇怪,王昭君沐浴后的香水瞬间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鱼,游到了香河中下游。它的形状和王昭君捉到的小鱼一模一样,只是背上有一个满是香脂的空腔,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从此,香溪河绵延数百里,这种奇特的香鱼就这样产生了。美女和香鱼,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香。一位诗人,顺溪里的香鱼说:“碧溪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她在水边巧打扮。要* * *,就香。”(《江南史静敬唐诗集》)
转眼几百年过去了。后来有人把香鱼从湖北放生到闽南,闽南也成了香鱼的起源地。明朝时,郑成功率领军队驱逐荷兰海盗,开发台湾岛。郑成功还把这种香鱼带到台北市西碧潭进行繁殖。试种成功后,台湾省盛产香鱼。为了纪念郑成功,人们称它为“国之鱼”,因为台湾省人称郑成功为“国父”。
这种鱼在世界上非常罕见,中国只有福建南部和台湾省的部分地区仍有丰富的资源。因为香鱼醇香嫩滑可口,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就像是从香和水中捞出来的一样,没有其他的腥味,所以评价很高。香鱼不仅是高级宴会上的美味,还有“淡水鱼之王”的美誉。
台湾诗人连横赞道:“新店溪加春水初,绿璃停溪。香鱼刚钩三寸,酒斗不同。”“台湾省风光”评论说,香鱼“比杭州西湖‘五六居’和上海松江‘四面鲈鱼’还要差”。项羽和王昭君的传说,随着项羽身份的不断提高,不仅在台湾省海峡两岸家喻户晓,在日本和朝鲜也是家喻户晓。海外爱国华侨亲切地称“香鱼”为“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