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历史有哪些阶段?

自330年君士坦丁一世迁都“新罗马”,从东罗马帝国到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的历史经历了1100多年。这一时期拜占庭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330 ~ 610的拜占庭早期历史、610 ~ 1056的拜占庭中期历史和1453的拜占庭晚期历史。

早期拜占庭国家经历了从古代社会向中世纪社会的成功过渡。为了在普遍的混乱和动荡中找到一种稳定的统治形式,拜占庭皇帝进行了许多尝试,其中君士坦丁一世和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在位)的改革是突出的代表。查士丁尼一世一生都在试图复兴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恢复古罗马帝国辽阔的旧边界。他的努力注定要失败,因为在旧社会的框架和制度下寻求建立新秩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565年查士丁尼一世死后,拜占庭帝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危机,政变不断,外患不断,农田贫瘠,城市和人口萎缩,尤其是斯拉夫人、阿瓦尔人、波斯人、阿拉伯人、隆巴迪等周边民族的围攻,进一步加剧了局势。

610年,希拉克一世(610-641在位)登上拜占庭帝国的王位,标志着拜占庭中世纪历史的开始。这一时期,为了加快帝国社会组织的军事化,拜占庭进行了以军区制为中心的改革。这一制度适应了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有效缓解了危机局势,为稳定局势、增强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帝国国力日益增强的基础上,以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为基地的拜占庭军队继续向海外扩张。马其顿王朝时期,拜占庭帝国达到顶峰,瓦西里二世(976-1025在位)发动的一系列成功的对外战争成为拜占庭国家繁荣的标志。然而,事情正在迅速变化。曾经使拜占庭帝国免于危亡的军区制,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军区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大土地贵族越来越强大,足以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抗帝国的中央集权。军区制所依赖的小农经济基础的瓦解,成为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开端。马其顿王朝的结束标志着拜占庭帝国中史的结束,也是拜占庭衰落的开始。

拜占庭晚期的历史就是帝国迅速衰落直至灭亡的历史。11年底,曾经繁荣的军区体系彻底崩溃,帝国经济实力急剧下降,国库空虚。以农民和士兵为主体的小农经济的崩溃,不仅使拜占庭陷入经济危机,而且耗尽了其军事资源。有大地产做后盾的贵族,尤其是军事贵族,参与政事,争夺皇位。他们自相残杀,引狼入室,导致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被十字军骑士攻陷。此后,拜占庭的版图被分割,中央集权崩溃,版图不断缩小。最终,鼎盛时期的拜占庭变成了地中海东部的小国,要和奥斯曼土耳其、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斗争。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Xi(1449-1453在位)被杀,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