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有什么特点和价值?

公元前1057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从那时起,周平王的首都洛邑被称为西周。西周时期,湖北有很多诸侯国,其中以楚国最为著名。

楚国始祖朱融,曾称“朱融八姓”,即以居住在中原的朱融为盟主的八族联盟。所以在朱融时代,还不具备“国”的条件。商朝武丁伐楚,说明楚国已经形成。

所以楚国是在商代中期或者更晚的时候建立的。楚人最早的居住地是荆山,姓“楚”,故又称“荆楚”。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敬:楚牧野,从刑之声。”解释“楚:丛木叶,一个叶静。”从而将荆山、荆楚、荆楚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概念。

后来沈括的《孟茜笔谈》说:

荆要么是楚,而楚也是的别名。

至此,荆楚成为“楚民族”、“楚国”、“荆楚地区”的独特称谓。

楚国建国之初,疆域很小,国力很弱。征服商朝后,其势力更弱,必须臣服于商朝。楚国对商朝又怕又恨,一直在找机会报复。

到了商朝末期,楚国有一个著名的领袖——蒯雄,他不仅让楚国有了相当的实力,而且发现周朝正在崛起,只有纣王蔡超可以依靠,打败商朝的势力,于是蒯雄投奔了周朝的领袖锡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周文王非常尊敬他,因为他年纪很大了,据说他已经90岁了,而且他非常足智多谋,所以周文王尊他为师。

《史记·楚世家》记载:

熊吉先生辅佐文王,早逝。熊通曰:“我先祖蒯,为之师。死得早。”

楚人对浣熊非常敬重,所以后来楚王以熊为氏,称之为、熊匡、熊猗、熊哀。

当快熊的第四代孙子熊逸出生时,周朝正式给了楚国“子南”的称号,还分封了方圆25公里的领土,据说就是丹阳附近。

在熊逸,楚国还很贫穷落后。据《左传》记载:

我先王熊逸,创立于京山,路蓝蓝,身在坎坷。跋山涉水侍奉天子。

路是指简陋的柴火车,蓝缕是指破旧的衣服。说明熊逸的族人在湖北绥山和京山之间的穷乡僻壤耕种,过着简朴的生活。然而,灿烂的楚文化的起点却孕育在这个狭小的世界里。

“蓝缕之路”精神不仅为楚国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巨大的“文明教育”财富。

在积累文化经验和智力的过程中,文化心理和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而在其中起积极作用的总是人及其精神。

在“铺路开山开荒”的开拓精神影响下,君臣同德,先人劳动的艰难险阻,技艺的神奇,常常令后人惊叹。它所带来的文化心理和素质的沉淀和积累是无止境的,是逐日更新的,形成了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民族文化精神。

到了西周末年,楚国逐渐强大起来,尤其是在楚庄王,吞并了周围很多小国,逐渐控制了长江中游。全盛时期,其最大辖区大致为湖北、湖南、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

所以楚庄王成就了“楚在千里之外,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霸业。

在楚国的鼎盛时期,就物质文化而言,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城市和交通。

在农业方面,主要体现在各种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水利工程的修建和发展,耕地的扩大以及粮食作物和农副产品的开发。楚国是南方农业大国,铁制农具先进,水利发达,是楚国农业的两大特色。

楚国的手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青铜器、铸铁、丝织、漆器、竹木制品、建筑、造船和支线制造等方面。其中尤以漆器业和丝织业最为突出,可以说达到了当时古代世界生产力水平的顶峰。

到战国末期,楚国逐渐衰落,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天下时,楚国作为一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了。

但作为楚人创造并在荆楚长期传承的文化,认为楚文化专指楚文化显然是不科学的。毕竟文化是传承的,它的起源是变化的,涓涓细流的。

在楚国灭亡后的几百年里,楚国的称号断断续续地被许多政权和俘虏保留下来。秦末出现了项羽的西楚,五代十国时期的楚国史称“南楚”或“马楚”。

因此,从发展的动态来看,荆楚文化不仅包括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还包括湖北从古至今乃至未来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荆楚文化,以楚国和楚人命名,是从周代到春秋时期兴起于江汉盆地的一种地域文化。主要是指今天以湖北省为主体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知识广博,地域特色鲜明,具有很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楚辞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后来的汉赋有更直接的影响。“写楚语,写楚音,集楚地,制楚名器”,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了瑰丽奇特的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