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有什么特点?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一.政治方面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巩固时期。秦朝灭六国后,中央集权正式确立。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逐渐增强,威胁中央。汉景帝开始“削藩”,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在思想文化方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逐渐确立了儒家思想为统治理论。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逐渐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出现了豪强地主和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东汉政权最终被推翻,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二,经济方面

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时期。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在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下,汉初统治者吸取了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经济得以恢复,社会趋于安定繁荣。封建土地私有制得到确立和巩固,黄河流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成为封建经济的重心。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扩展,西北畜牧经济区和中原农业经济区交融。

第三,民族关系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的初始繁荣时期。在北方,汉政权与匈奴的关系很复杂,从战争到和平。汉武帝基本解除北方威胁时,东汉政府两次击败北匈奴,解除了对西域和东汉王朝的威胁。汉代与西域各民族开始了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开发。

秦汉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初步发展和管辖的阶段。秦国征服了珠江流域的越国,在当地设立南海等郡,迁来中原人民在那里防守,还挖了一条连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运河。汉武帝在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建县,加强了西南少数民族与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这一时期,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初步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确立了加强对边疆管辖的途径和方法,基本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各民族奉行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四。对外关系

这一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外交使节和科学文化交流的形式发展,开始突破东亚的范畴。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开始与西亚和欧洲的大秦交流。

动词 (verb的缩写)文化方面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中外文化交流空前,文化成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