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战》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汉时期的韩信能用这种最后一搏的战术取胜。在以后的朝代,敢于用最后一战迎敌的将领是很少的,更不用说最后一战取胜了。

最后一战,简单来说,就是背水一战。使用这种策略时没有退路。虽然目的是激励自己的士兵拼死一战,但只有战胜敌人才能活下来。如果他不能战胜敌人,那么自己的一方要么被敌人打败,要么被敌人淹死在河里。换句话说,最后一战是一个危险的计划,很难取胜。

所以,最后的立场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会伤到自己。那么韩信为什么能用最后一战的策略取胜呢?这是巧合,还是韩信真的很幸运?

韩信的兵棋推演

第一,双方军队的数量

韩信对赵知止的进攻实际上把他的军队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65,438+0,000汉军在河边列阵。

第二部是埋伏在井陉山上的汉军轻骑兵约2000人。

第三部分是韩信率领的汉军主力,人数约两万,驻扎在井陉口三十里外的营地。

人数上唯一不确定的就是韩信的主力人数。史书没有记载具体数字,只说几万。除去部署在河边的10000人和埋伏在山上的2000轻骑,韩信的主力至少应该有两万人。当然,这是一个估计。韩信的人数只会比这个多,不会比这个少,哪怕是两万。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赵之数谓二十万。根据当时战争的习惯和司马迁的笔法,所宣称的数字往往是虚构的。比如司马迁写刘邦和项羽的军队时,分别写的是实数和对外宣称的数。当时刘邦只有65438+万,所以叫二十万。这里赵军索赔20万,所以实数只有10。

也就是说,最后一战(又称井陉之战)的概率是韩信以三万人马与赵国和陈郁作战,比例为1:3,韩信的兵力处于绝对劣势。

《汉高祖史记》:当时项羽兵四十万,人数百万。沛公的兵有十万、二十万,但寡不敌众。

《史记·淮阴侯列传》:辛、带着几万兵,要在井陉攻打赵。、程、、听说了汉朝,就攻打汉朝。他们在井陉口集结兵力,号称二十万。

第二,战略

韩信的“最后一战”远远不止四个字,其中包含了太多的细节,既有史书记载的,也有你我不知道的。最后一站只是表面的招数,韩信能赢,包括一系列招数,包括:诱敌深入,背水一战,拔旗改旗,两面夹击。

而是韩信以劣势兵力兵分三路,这绝对是冒险之举。如果赵兵分两路,强行攻击韩信的两个开阔地军队,把韩信的主力和65,438+0,000在河边摆开阵势的军队分割开来,韩信很难打赢这一仗,但是没有,而是等韩信的主力打到井陉口。

赵骏教练陈郁

1,诱敌深入的招数

韩信和张耳分别是汉军的总司令和副总司令。为了愚弄陈郁,韩信毫不犹豫地用自己和张耳作为诱饵。韩信自己和张耳亲自率领汉军主力进攻赵军,然后韩信撤退,加入了在河边布阵的一万汉军,沿途抛弃了各种财物和辎重,让赵国虞相信汉军真的被打败了。在看来,赵国的统帅是和韩信。

只有韩信把自己当成诱饵,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赵,不仅吸引赵去抢汉军的财物,而且要知道赵军中谁要是能破了汉军,杀了韩信或者,那就是天大的功劳,可以一战封侯,所以汉军才会出动,财物更重要。对赵来说,它还不如韩信和的首级重要,这也是韩信能引诱上当的主要原因。

《史记·淮阴侯列传》:赵国争汉旗,追韩信、张耳。韩信和张耳都加入了海军,他们都在拼死战斗,不能被打败。

井陉之战(最后一战)

2、背水激励计划

韩信主力在河边与汉军会合时,河在后,敌在前。对于士兵来说,唯一的希望就是抵挡住赵的进攻,然后寄希望于埋伏在山上的2000骠骑兵。韩信和张耳为所有的士兵树立了榜样。指挥官们在这里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军人能不绝望吗?不努力就会死,不会被敌人砍死,会被河水淹死。这一招比用嘟嘟队好多了,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士兵的潜力。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就看你怎么激发了。韩信显然做到了。就算打不垮敌人,只要守住河边的阵地,他就赢了。

3、拉旗换旗。

当赵被汉军吸引,韩信和在河边时,2000轻骑迅速寻找机会冲进空无一人的赵大营。韩信此举也是冒险之举。如果有一些军队驻扎在赵营,2000轻骑也不会这么容易拿下赵营。可惜陈郁失算,营中空虚,很快被2000轻骑拿下。

4.双重攻击的计划

两面夹击,其实就是心理战。如果赵灿坚守阵地,就不会全军覆没或被打败。占领大营会在心理上对赵的士卒造成极大的打击,意味着他们被汉军带到了老巢,以为自己的将领被俘虏了。要知道士卒在前方作战的时候,后方营地驻扎的都是指挥作战的将领,包括一些文职人员和后勤人员。如果这些人被汉军俘虏,那将是为了赵国士兵。

井陉之战

很多战役的胜败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突发事件。只要士兵恐慌,就极难阻止。要知道指挥十万大军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要一小部分士兵乱了,就会像传染病一样传遍全军,军官是阻止不了的。这叫一败涂地。一旦乱了,再多的军队也是失败的。

第三,智力

《史记》中的侯淮阴列传:韩信令天下刮目相看,明知道不用,却喜出望外,敢领兵。

我知道韩信的情报工作做得很好,但是历史绝对不是这么简单的。原来,李左车建议陈郁派一支军队攻击韩信和车队的后方。陈郁拒绝了,然后这个信息被韩信知道了。韩信是怎么知道敌人的秘密情报的?李左车是赵国的大将,是赵国的主教练。韩信知道赵的这个绝密情报。原因是什么?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陈郁军中有奸细向韩信告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因为做了相当长时间的赵国宰相,又和共事多年,对赵国的了解并不比少多少。张耳在赵国多年,他一定有亲信或者熟悉赵国的一些将领。他通过派人做情报工作、花钱买通或者私下联系的方式,收买了赵的高级将领人才。

不然韩信怎么会得到陈郁不收李作儿的绝密情报?那时候没有bug,人只能传。韩信派出的情报人员能潜入陈郁的军帐进行窃听吗?不可能,这只能是赵内部的间谍。

李左车

第四,对手

冷兵器时代,要想了解一个人,尤其是战场上的对手,只能通过这个人过去的战绩来判断。韩信想要打败陈郁,还必须多方打听陈郁的消息。韩信手里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张耳、张耳和陈郁是死党。两人关系本来很好,因为巨鹿之战闹翻了,张耳怪陈郁不来救自己,陈郁寡不敌众,不敢。

《史记·张耳陈郁列传》:我小的时候,父亲主管张耳,两人成了朋友。

来自陈郁的所有信息基本上都是由张耳提供给韩信的。韩信对他的对手陈郁了如指掌,包括陈郁的性格、能力和行事风格。张耳把这一切告诉了韩信。韩信本来是着重分析对手的,现在张耳提供了这么详细的资料,所以韩信对陈郁非常有把握,但是另一方面,陈郁根本不了解韩信,而韩信到这个时候才刚刚破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韩信做到了,但是陈郁根本不了解韩信,陷入了韩信的一系列策略中。可以说,井陉之战的一系列策略都是韩信为陈郁量身定做的。正是由于对陈郁的充分了解,韩信敢于使用冒险的战术,坚持不懈,以劣势兵力分割部队,并敢于以自己为诱饵,最终取得了胜利。

同时,陈郁的对手并不强大,这也是韩信最终能够获胜的原因之一。如果李左车是教练,那么韩信不会赢。这就是对比,所以韩信能赢,其实还是有一点点运气的,当然运气的比例很小。此外,陈郁还犯了一系列错误,如轻敌。面对韩信在河边的处置,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再比如情报工作不力,连韩信的2000埋伏都没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