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读者》有感于苏叔阳的400字。
苏叔阳的《中国读者》是很久以前买的,从来没有从头到尾仔细看过。第一,手头的事情太复杂,我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其次,这么小的书总是有些不以为然,我觉得没必要花时间看这么小的书。
上周五回家前无意中整理了一下《中国读本》。封底几个朴素的字打动了我:
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她走了一条怎样的历史道路?
她有哪些独特的文明?
她的公民是怎么生活的?
她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
作为一个学者,这些问题最近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在这个分裂的时代,无论是思想、立场还是价值观,都面临着挑战、碰撞和破坏。如何在碎片化时代找到一些基础知识,建立对脚下土地的认识,建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大概是目前必须要做的事情。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写,“现在,曾经在沉睡中虚弱的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全世界都听到了她亲切的问候,看到了她前进的脚步,重新燃起了对她更多了解的强烈愿望,这样对比马克·波洛的了解才会更深入、更全面、更新鲜。”
在这个时代,我们不仅要等待凯尔波罗斯的了解和介绍,更要主动介绍中国这个“异质文明”的历史和现状。当然,我们也需要更多地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乱世中把握住自己的真心。
作为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苏叔阳在“文革”后以话剧《单鑫浦》引起轰动,一部长篇小说《故乡》写出了作家对改革后祖国的全部感情。这么小的一本书,是作者对祖国感情的高度凝聚。这位作者煞费苦心地把他卓越的文学头脑编入了这样一本小书。一个个读下去,让人感动,让人感悟,让人振奋,让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