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袁的蒙古族历史名人。

博尔济吉特金·巴图孟克:(公元1474 ~ 1517),蒙古族,又名察哈尔·巴图蒙科,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阿格巴吉尔之子,阿寨太极次子;蒙古察哈尔人。明代著名的蒙古大元可汗,又名察哈尔蒙古大元可汗,是察哈尔家族的鼻祖。

据清代康熙内府蒙古手抄本史籍《蒙古源流》记载,博尔济吉特木克六岁时处于汗位,人称大元可汗。他在位七十四年,享年八十岁。

博尔吉金·巴图孟克的父亲博尔吉金·巴彦蒙克和他的叔叔博尔吉金·曼都鲁结成联盟,原本想让博尔吉金·巴彦蒙克成为大汗,但是博尔吉金·巴彦蒙克主张让博尔吉金·曼都鲁成为大汗。很快,博尔吉金·满都鲁处于大汗地位,博尔吉金·巴彦蒙克是农民(侍郎、副汗)。后来因部落纷争,两人一同败北,相继死去。

博尔济吉特金·满都鲁汗死后,他的遗孀满都海·福晋掌管汗庭,统管蒙古各部。守寡期间,她拒绝了非黄金贵族的求婚,小心翼翼地养育了博尔吉金·巴彦蒙克的儿子博尔吉金·巴图孟克,两部联手壮大了实力。

博尔济吉特巴图木克六岁时,满都海甫金扶他成为可汗,尊称他为察哈尔蒙古大燕可汗,并与他成婚。她辅佐年轻的达扬可汗,掌管政治事务,发誓复仇,维护黄金家族的统治。

在明代蒙古历史上,有两位杰出的女性:一位是满都海福晋,一位是三娘子(中顺夫人)。满都海甫金曾率大军出征,驰骋大漠,败凶灭敌,巩固了蒙古察哈尔部的统治地位。

博尔吉金·巴图孟克年老时,亲自掌权,进行改革,废除姓氏制度,恢复农业,加强流汗权,重新分配领土。据史书《李成宗实录》记载,博尔济金·巴图孟克在当时是一位“贤明之士”。

保了同性恋的权利后,博尔吉金·巴图孟克分封诸子,在左右两翼建了六万户——左边三万户是察哈尔、乌梁哈、喀土木;右翼的三万户是鄂尔多斯的一万户,土默特的一万户,永协布(哈拉欣、阿苏特)的一万户。左翼三万户由博尔吉金·巴图孟克本人直接管辖,可汗驻扎察哈尔部;右翼三万户归吉农代表可汗管辖,吉农驻鄂尔多斯一万户。

博尔济吉特旗巴图孟克的行动对后世蒙古部落的起源和蒙古各部行政版图的重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察哈尔成为蒙古重要的部落姓氏。

察哈尔巴尔斯伯勒:(公元?~ 1519),蒙古族,大燕可汗的第三子;蒙古察哈尔人。明清时期著名的蒙古族赛音阿拉克汗。

察哈尔·图鲁波罗特,继大燕可汗之后,领导蒙古察哈尔部。

察哈尔·博迪:(公元?~ 1547),蒙古族,又名布赤,图鲁波罗汗长子;蒙古察哈尔人。明清时期,著名的蒙古族博迪·阿拉汗。

明郑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博迪太吉率领三万左翼官员在鄂尔多斯祭祀成吉思汗,并威胁其叔父。

巴尔·斯伯勒看到形势不妙,给博迪让路。十七岁的察哈尔·博迪在成吉思汗的八间白色房间前汗流浃背。

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察哈尔博迪去世,享年44岁,在位28年。

察哈尔阿拉克:(公元1519 ~ 1547),蒙古族,大燕可汗长子图鲁波罗特;蒙古察哈尔人。明清时期蒙古著名的阿拉克汗。

察哈尔达特桑:(公元?~ 1557),蒙古族,又名达莱松,阿拉克汗长子;蒙古察哈尔人。明清时期蒙古的库登汗。

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29岁的察哈尔达特桑在位,统领蒙古察哈尔部。

可汗统治后,察哈尔达岱孙将军队东移,居住在冀辽地区(今辽宁、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他的迁徙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冯渊在《开元图说》中记载“有辽左侵”。日本学者和田清在《明代蒙古史集》一文中认为:“率其十万大军东进,移至兴安岭东南半部,不仅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罕见事件;“运动的结果是蒙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朝的辽东也因此大伤元气,很快就形成了清朝崛起的基础。”

蒙古察哈尔部东移后,与明朝长期激战,损失惨重,互有损失。明军大将李防守辽国,重点是蒙古察哈尔部。当时正处于满洲国后金时期的通努尔哈赤就躲在赫图阿拉一带,暗中发展,形成气候。因此,明朝与蒙古在辽东的厮杀,为满洲的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公元1557年,察哈尔达特桑去世,享年38岁,在位十年。

察哈尔图们:(公元1539 ~ 1592),蒙古族,库登汗长子;蒙古察哈尔人。明清时期著名的蒙古族扎萨克图汗。

明朝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察哈尔图们二十九岁大汗。

明朝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察哈尔图们江去世,享年54岁,在位35年。

察哈尔布彦:(公元?~ 1603),蒙古族,扎萨克图可汗长子;蒙古察哈尔人。明清时期著名的蒙古学单于。

明朝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察哈尔布彦大汗位。卒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

察哈尔林丹:(公元1592 ~ 1634),蒙古族,又名灵丹、灵丹,称孙可汗第四孙;蒙古察哈尔人。明清时期著名的蒙古族呼图克图汗,简称丹琳汗。

史书《明朝鞑靼人传》中记载,察哈尔林丹取谐音为“虎遁兔汉”,表示满族人对他的轻视。

据清代康熙内府蒙古文手稿史籍《蒙古起源》记载,力旦可汗是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是蒙古最后一位大汗。他出生于蒙古黄金世家,是成吉思汗的第22世孙。黄金家族是指大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的后代。

察哈尔林丹生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时年十三岁,后居张广宁北部(今辽宁北宁)。十二年后,比察哈尔大三十三岁的努尔哈赤登上了后金政权的汗位。后来,金天聪可汗皇太极,继承了可汗的位置,与察哈尔林丹同龄,他成了蒙古察哈尔林丹的致命克星。

当时蒙古察哈尔部势力强大,势力范围东起辽东,西至洮河。它有八个部,二十四个营,号称四十万蒙古。据《史记·明神宗本纪》记载,李丹汗有“会计处一千余处”,在马庄有广阔的牧场、众多的畜群、强壮的牲畜和强壮的士兵,自称蒙古大汗。

察哈尔林丹声称:“南方只有一个明朝皇帝,北方只有我一个!”于是,察哈尔林丹吉图继承大元可汗的事业,在南方寻求明朝的赏赐,在东方与后金抗衡,号令沙漠南蒙古。

察哈尔·林丹继位后,进行了全面的政策调整。察哈尔·林丹极力争取黄教僧侣封建主的支持,接受了沙尔巴·胡图克图的入会和禁欲,被称为“林丹·胡图克图可汗”。他还下令将108个字母的经典《甘珠尔》翻译成蒙古语,并在蓝色纸上用金色抄写。然后他编纂了《西藏大藏经》,修建了著名的寺庙“查干昭”(白庙)。在察哈尔林丹的积极倡导下,黄教在蒙古左翼各部蔓延,各地寺庙和僧侣众多。家家都送儿子出家,喇嘛教很快被蒙古贵族和百姓接受。喇嘛们用他们女儿的钱铸造的。郭川玉、摩诃婆罗多金佛和金甘珠尔被视为三大法宝。但察哈尔林丹改信天主教后,信奉黄教的漠北廓尔喀,以及右翼三万户的可汗、吉农、诺彦、太极等部,逐渐与利丹可汗疏远。

由于漠南蒙古处于明朝和后金之间,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后金和明朝争夺的对象。在明后金与察哈尔部的矛盾中,以明后金矛盾为主。明朝主要采取“西征伐外族”的策略,联合李丹汗抵抗后金。李丹汗向明朝朝廷提出“助明,邀赏”。到了明朝,政府每年给力丹汗的银赏是4200两,后来增加到42000两,再增加到42000两,再增加到142000两。

明朝崇祯二年(金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命大臣王湘赣与袁崇焕谈判。明代《鞑靼传》中记载:“象干至边,与崇桓议。都说西宁静东太平,虎不慷慨,事不急。因为年龄固定,我就插(察哈尔力丹汗)八万一千两黄金,以示尴尬。”即明政府用牛、羊、茶、米、布、金银作为黄金的福分,换取察哈尔李丹汗不侵边境,实现西部和平,使明朝廷得以集中精力对付后金政权。

察哈尔林丹接受了明朝的赏赐,这显然阻碍了后金进攻明朝的大政方针。后来金天聪单于皇太极决定先收察哈尔林丹。所以金天聪可汗和利古丹汗的战争不可避免。结果皇太极三次出兵攻打蒙古,察哈尔林丹疲惫不堪,最终战死在青海。

察哈尔林丹向明朝讨赏,突然离开了。然而,后金政权的待遇很快由轻蔑变成了恐惧。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四年,公元1619年),察哈尔林丹向后金派遣使节,吹嘘“巴图鲁成吉思汗,蒙古主公四十万,问满洲主公三万于水岸”后晋贝勒的大臣们看到察哈尔林丹的信,都勃然大怒,想宰掉一半,让另一半回家。当时通努尔哈赤说:“使者是无辜的,我们就暂时扣留他,直到使者回来。”随后,后金田命令可汗努尔哈赤向察哈尔林丹派遣特使。察哈尔还囚禁了后金的使节,对通努尔哈赤的国书作了傲慢的回答。

通努尔哈赤误闻使者被察哈尔所杀,怒斩蒙古使者,但后来蒙古使者贿赂蒙古禁卫军,逃回蒙古。不久,在明朝通努尔哈赤成功攻占沈阳、辽阳之后,后金政权与察哈尔蒙古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察哈尔林丹在蒙古的错误政策加速了察哈尔的解体。他自己掠夺土地,抢夺牛羊,奢侈暴虐,“迟迟不听。”察哈尔林丹依靠他的壮马,跑过沙漠南下,破了喀喇沁,灭了土默特,逼了喀尔喀,攻打科尔沁。历史上察哈尔部下五路首领的妻子,被利丹可汗重臣桂英抓走,而受害的首领将怒火撒向巴林的首领炸花,“炸花是不能复活的,所以他投身为奴。奴才头领用以守广宁。”于是,察哈尔蒙古的许多部落,对察哈尔林丹不满,逐渐背离,转而投靠后金政权,与后者誓盟。如科尔沁等部在后金军队的及时协助下,打退了李丹汗的军事进攻。

后来,随着形势的有利,已故天王罕通努尔哈赤开始对漠南蒙古发动军事进攻。在这场战役中,后金军队横扫巴林、巴约特、乌吉耶特三个牧场,俘获了56000余人和牲畜。这是后金政权大举进攻蒙古的开始。此后,许多蒙古部落都隶属于后金政权。

皇太极继承后金可汗后,开始进攻蒙古各部,直接威胁察哈尔部。据史书《崇祯实录》记载,晋末天聪二年(明朝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农历六月,察哈尔“拔帐西行,搅宣传云半年多”。察哈尔林丹率察哈尔部西进至傅玄和大同长城。

察哈尔林丹西迁后,明朝中断赏赐,于是内忧外患加剧,被人嫌弃,四面楚歌。在这种情况下,已故金天聪可汗皇太极对察哈尔部连续发动了两次军事进攻。

第一次,明朝崇祯元年(金天聪二年,公元1628年),农历三月初三,皇太极率军与蒙古各部共同攻克察哈尔部。皇太极第一次以“盟主”的身份发号施令,率领蒙古大军攻打察哈尔林丹。9月6日,皇太极率领大军离开沈阳,西征李丹汗。9月8日,盟军经过都尔比(今辽宁彰武)时,敖汉、奈曼等兵来会师。后来,来自喀尔喀、科尔沁、扎鲁特、喀喇沁的士兵来参加会议。随后,皇太极指挥满蒙联军,乘胜前进,追击败军直至兴安山脉。史书《清太宗实录》中记载:“遣精锐骑者追杀败军,去兴安岭,人畜不计。“皇太极亲自征召察哈尔军,于农历六月10回到沈阳。就是在后金政权第一次服役的时候,由田聪单于亲自指挥,将蒙古兵马一拥而上,* * *着进攻单于察哈尔部。皇太极通过第一次入侵察哈尔部,确立了漠南蒙古东部各部首领的地位,确立了蒙古所属各部与后金政权的宗藩关系。受皇太极欺凌后,察哈尔林丹再次西迁,于是皇太极发动了对察哈尔的第二次征服。

第二次,明朝崇祯六年(金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皇太极于1年4月对察哈尔部发起第二次进军。4月9日,大军到达西拉木伦河,蒙古贝勒率部沿途会师,* * *大举进攻察哈尔部。据史书《天从朝臣功奏》记载,这次满蒙联军远征的目的是:“一要为国报仇,二要除大祸。"察哈尔·丹琳听到警察的声音时非常震惊. "他告诉所有的人,抛弃故土向西跑,派人去程桂花,赶着富民和牲畜过黄河。察哈尔人仓皇而逃,行李全部托付。“察哈尔部分散在黄河河套和洮西一带。

在史书《清太宗实录》中,讲的是皇太极第二次远征察哈尔力丹汗之战,历时四十天。只斩了一个人,赢了六个人,赢了一匹马和一只骆驼。满蒙联军始终没有遇到察哈尔部的部队,无功而返。皇太极深入察哈尔后,最主要的困难之一就是缺水。那时候,我们用一只羚羊换来一碗水,就可以看出水的珍贵。二是缺粮,军队“分头狩猎”,看到到处都是羚羊,数不过来,就杀了几万只。军队粮草告罄,就因为乳房而被吃掉。"

明朝崇祯七年(金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察哈尔林丹抗清失败,死于青海草滩阿拉塔拉“痘”。他的儿子察哈尔·尔克孔郭尔鄂哲有一万多人,仍驻扎在河套地区以外。

经过后金政权的两次大打击和西迁,察哈尔人民四分五裂,无计可施。西奔图的拜特部落为了逃避和抛弃旧业,死了很多牲畜。很多人没有食物,互相“杀生为食”。察哈尔部的很多部委已经不愿意跟随察哈尔林丹西进吐蕃和青藏了。很多部落首领都投奔了后金政权,甚至他的一个妻子带领他的八个村子,还有1200户人家投奔了皇太极。

鉴于形势的变化,皇太极下令贝勒大臣,说:“察哈尔知道我全程来了,就不敢阻挡我军了。我们越追越急,逃得越远。我马疲,不如留在桂花城。”于是大军退回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当满蒙联军经过傅玄和张家口时,他们大肆掠夺,满载而归。明朝崇祯七年(金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皇太极领兵回沈阳。

皇太极征服蒙古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察哈尔林丹的玉玺。他很高兴,认为这是天意,于是做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决定:把“后金”改名为“大庆”。

察哈尔·林丹,成吉思汗以来蒙古帝国的最后一位大汗,成为满清王朝爱新觉罗氏族的最大基石。

察哈尔·尔克孔古尔:(生卒年待考),蒙古族,呼图克图汗长子;蒙古察哈尔人。明清时期著名的蒙古汗。

明朝崇祯六年(金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皇太极不断接到察哈尔的报告:察哈尔林丹患病,死在阿拉塔拉,一个他正在打草滩的地方。另据报道,察哈尔扎桑加·马自农等人派察哈尔·林丹的都图门·福晋,带人加入他。于是皇太极决定对察哈尔征收三税。

明朝崇祯八年(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农历二月二十六日,皇太极任命部下多尔衮、岳栾、萨哈连、豪格为元帅,率领一万骑兵,对察哈尔进行三征,收编察哈尔鸿星尔克孔哥,察哈尔丹琳之子。农历三月,爱新觉罗·多尔衮等人在傅玄泉口拜访了察哈尔丹琳的遗孀囊福金,从她口中得知察哈尔爱尔洪格尔·艾尔哲等人就住在这个牧场里。

爱新觉罗多尔衮等人迅速带领后金军队继续前进,到了黄河河套地区,收罗察哈尔人,寻找皇太后太素和儿子察哈尔爱尔康等人的下落。王太后太素是皇太极的岳母,贝勒叶金太师的孙女,泰姬叶多尔衮的女儿。3月28日,后金军队到达托里图,察哈尔孔戈等人就驻扎在那里。当时雾蒙蒙,一片漆黑,鄂哲毫无防备。爱新觉罗·多尔衮等人决定派叶赫金太史贝勒的孙子叶赫南君随军,去见叶赫南君的妹妹、利古丹汗的遗孀太素太后和她的儿子察哈尔·鸿星尔克·孔戈尔。

叶赫南俊等人接到命令后火速赶往太素太后的营地。到了营地后,叶赫南郡大声喊道:“太素太后的弟弟二福晋到了南郡,我们可以谈谈福晋了!”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后,太素太后又惊又喜,但她又怕有诈。太后太素命老爷河随从亲自辨认,回来报告:“是真的!”太后太素含泪迎接营地,见到了她失散多年的兄弟。后来,王太后太素命令她的儿子察哈尔·鄂尔浑领导寨上,加入后金政府。这是爱新觉罗多尔衮在政治和军事上巧妙利用姻亲达到“一举两得”的生动历史例证。

明朝崇祯八年(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太后设宴与察哈尔·鄂尔浑,赠送给爱新觉罗·多尔衮等驼马、雕花马鞍、貂皮、琥珀、金银、苏缎。除了骆驼和马匹,多尔衮等人接受了其他所有礼物。爱新觉罗多尔衮等人也设宴款待,并向他们赠送雕花马鞍、骏马、貂皮等礼物。

明朝崇祯八年(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农历八月三日,爱新觉罗多尔衮与贝勒乐府、萨哈连、豪格一起,完成了察哈尔部的征兵任务,同时获得了历代传世的玉玺,印章为“汉玺四宝”。(这本书上说有个“玉玺”是“受命于天长生不老”,纯属无聊伪造。)

爱新觉罗多尔衮等人一见宝玺,喜出望外,说:“皇上好福气,天玺是宝,千年不坏。”农历九月,爱新觉罗·多尔衮率领后金大军凯旋而归,并将察哈尔林丹私藏的玉玺赠送给皇太极。

皇太极将蒙古察哈尔部置于益州,在左右两翼设置察哈尔八旗,辖都统、副都统;然后他封察哈尔·额尔克贡古尔·额哲为察哈尔王子,并娶了他的二女儿艾辛吉奥尔罗·马卡塔格格为妻。

察哈尔林丹“八大福晋”投降时,满洲里美女吉拉尔朗嫁给了察哈尔林丹大福晋的太后太素(鄂哲的母亲),皇太极娶了窦图门福晋和鲍福晋为妻。后囊的福晋生下了察哈尔·阿布·乃,察哈尔·林丹的遗腹子。察哈尔·艾尔洪戈尔·艾泽尔病逝后,他的哥哥察哈尔·阿布·乃继承王位成为王子,并与艾辛吉奥尔罗·马卡塔格格结婚。

再看察哈尔林丹,他不仅是蒙古察哈尔部的大汗,也是蒙古各部的宗主。因此,蒙古察哈尔部的灭亡,既是漠南蒙古被后金政权彻底统治的标志,也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帝国最终在其国土上灭亡的标志。

蒙古察哈尔被皇太极征服后,明朝失去了北方屏障,入口通道完全打开。史书《明朝鞑靼人传》中记载:“明朝未亡,先杀插入(丹琳可汗),各部折于大清。国家计划越困难,边境事务越棘手,讨论越有争议,明灿不干!”察哈尔之死,其子察哈尔·鄂尔浑向后金政权投降,标志着漠南蒙古被彻底纳入满清,满清蒙古已经结成联盟,扩军扩军,疆域从东海到青海,有了更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与明朝争夺天下。明清两代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时明朝还是很强大的,实际控制着长城以南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满清崛起后,继续对明朝发动攻势,明朝被打得一败涂地。自从元顺帝退守北方,蒙古被称为北苑,它从未停止骚扰南方,这使得明朝不得安宁了200多年。只有一个蒙古瓦拉部(蒙古威特拉部)在土木堡战役中获胜,活捉了明英宗皇帝。后来安丹汗带兵到通州,威胁北京。满蒙两拳联手打明朝,明朝处于明显劣势。通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高明之处,就是积极建立蒙古和满洲的联盟,用相似的语言和习俗说服蒙古,声称明朝是他们的敌人,应该联合起来报仇。而且皇太极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加强满蒙联盟。

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皇太极颁布政策,建立制度,授予官衔,强调管理,加强满蒙同盟,共同对付明朝。

婚姻。早在后金命时期,通努尔哈赤不仅娶了科尔沁两位贝勒的女儿,他的儿子们也相继娶了蒙古王子的女儿。只是到了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通努尔哈赤四子中的次子爱新觉罗·戴珊,分别娶了中嫩贝勒、第五世阿西焦罗·芒古夫台、第五世、第八世皇太极和第十世爱新觉罗·德格。接着,第十二子艾辛乔罗阿齐格娶了科尔沁部女孔戈尔,第十四子艾辛乔罗多尔衮娶了桑阿尔寨女太极。通努尔哈赤在位期间,先后十次嫁入科尔沁部,其中九次,一次。皇太极在位期间,共娶科尔沁部十八次,其中十次,八次。皇太极的皇后是刚愎自用的思想家贝勒的女儿,两位心爱的公主是同村贝勒的女儿。其中,庄妃辅佐教育顺治、康熙皇帝,为中原立下汗马功劳。皇太极的儿子、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和两位皇后也来自科尔沁部。蒙古科尔沁部通过联姻巩固了联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在与察哈尔部的斗争中占了上风。总之,由于蒙古科尔沁部最早是在金政权附后,以博尔济吉特氏和爱新觉罗氏为亲,所以清太宗通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赛祖爱新觉罗、清赛祖爱新觉罗先后有四位皇后和十三位妃子,都出自蒙古科尔沁部。蒙古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影响了清初五代(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四帝(太祖、太宗、世祖、世祖)的政治和血缘关系,尤其是皇太极的孝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家族。

金天聪统治后,满洲与蒙古察哈尔的联姻也是一例。皇太极先是娶了察哈尔林丹的遗孀窦图门富锦巴特玛昆,后来又成了燕清宫舒菲公主。还娶了他的遗孀福晋木铃,后来被封为林芝宫的贵妃。福晋先生去找察哈尔·阿布·乃,察哈尔·林丹的遗腹子。她后来为皇太极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艾辛吉奥尔罗·博姆波戈尔。皇太极还把他的二女儿艾辛吉奥尔罗·马卡塔嫁给了察哈尔·林丹的儿子察哈尔·艾尔洪戈尔·埃泽。艾辛吉奥尔罗·马卡塔在察哈尔·艾尔洪戈尔·埃泽死后,与哥哥察哈尔·阿布·奈再婚。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察哈尔阿布乃之子察哈尔布尔尼在吴三桂反乱时造反,被满清打败,察哈尔布尔尼被杀。康熙皇帝下令屠杀察哈尔阿布乃及其后裔,没有一个是官奴。蒙古察哈尔汗的直系继承人至此已经死亡。

当时,和硕贝勒爱新觉罗·吉哈拉朗的妻子去世,她嫁给了自己的妻子和妹妹,察哈尔·林丹的遗孀苏太福金。贝勒的艾辛吉罗·戴珊娶了察哈尔·林丹的女儿、鄂哲的妹妹泰松格格为妻。皇太极的儿子艾辛吉罗·豪格嫁给了察哈尔白桦富锦,皇太极的七弟艾辛吉罗·阿巴泰也嫁给了察哈尔奥尔哲图富锦。从此,满清政权与蒙古察哈尔部从曾经的敌人变成了后世的姻亲,结成了牢固的政治同盟。

此外,皇太极还采取了升旗、册封、赏赐、再教育、结盟等一系列措施,不仅巩固和加强了满清政府与蒙古各部的关系,也为清入关后蒙古各部的政治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模式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