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水仙的植物栽培

黄庭坚的诗“仙凌波生尘袜,水满微月”,朱的诗“水中仙从何处来,绿袖白”蒋特立的诗“香香自信高质,故与相谐”,康熙的诗“诗人们空自抒情,却不知凌波第一花”,秋瑾的诗“嫩白应雪,香香不让梅花”都在其中

据蔡坂村张氏族谱记载,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河南官员归隐故里时,渡过洞庭湖后从水面上捡来两朵水仙花头,带回家乡种植在圆山脚下的琵琶坂。从那以后,水仙花大量繁殖,并蔓延到邻近的村庄。到清朝末年,水仙花面积已达800多亩,远销吴越等地。据《陇西县志》记载,陇西为闽中第一水仙,其根(鳞茎)截至五岳,冬季花开。

水仙花在漳州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介绍,明代景泰年间,赣州山麓官员张光辉从家乡退休,途经江西吉水。他在山涧旁看到一株优雅美丽的奇葩,爱不释手,拿回老家花园种植。出乎意料的是,圆山周围的土壤、水质、气候非常适合水仙的生长,水仙似乎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归宿。从此,水仙与漳州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水仙花的各种美丽动人的传说也在漳州这片沃土上流传开来。如民间故事《金灯百叶》和话剧《水仙》,将水仙的两大品种金灯百叶诠释为勇敢善良的恋人。这对后来由现代艺术家创作的恋人,成为漳州火车站候车室和东山华府酒店大堂巨幅壁画中的一对主角。还有一首方言歌谣《水仙情歌》也在九龙江畔唱道:“水仙花开笑,杜诗梅与哥哥深情。天崩地裂,海枯石烂。”

水仙已经成为漳州的骄傲。“这是世界上唯一的名花,世界上没有别的地方。”这是圆山脚下清朝光年间遗留下来的对联。这副对联表达了漳州人民对凌波仙深深的爱。在圆山脚下,还有一个种着水仙花的地方,仍叫花园。毫无疑问,这个花园就是500年前张光辉种植水仙花的地方。物以稀为贵,古朴典雅,水仙早年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当时盛传水仙只能种在山脚下的几块地里,隔了一栋楼就活不成了。花农对水仙花种植技术讳莫如深,甚至有人说山里只有水仙花。这些传闻已经成为历史,但因为这些渊源,中国第一个水仙花艺术展览馆在圆山脚下的蔡坂村建成。漳州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仙。水仙已成为漳州人吉祥美好的节日礼物。胡阿祥的农民在过年的时候,通常会贴上含有水仙花的对联,并在大厅里悬挂带有水仙花图案的年画剪纸。从漳州走出去的海外池子人也视水仙为本土花卉。1984和1997分别被指定为漳州花卉和福建花卉,并当选为10中国传统名花。

“水开则奇,水沉则骨,玉沉则肌。”水仙纯白的花朵点缀在翠绿婉约的叶片间,晶莹剔透的花瓣上有一顶金冠,花朵由绿花撑起,纤细婉约,水润,形成一对黄白绿的图案。她不艳丽,也不多姿多彩,却多了几分端庄美丽和婀娜多姿。在寒冷的冬天,她真诚地向人们传达了一种美好的品质和一种美好的感情,使人们认识到生活的本来面目和真正意义。也许这就是水仙花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