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互动的理论有哪些?
在欧洲,德国的齐默尔被认为是欧洲第一个互动理论家。他认为社会学研究
社会的相互影响
对象应该是与互动内容相对应的互动形式,具体分析了社会化、支配与服从、冲突与凝聚等互动形式。他的研究也影响了美国社会学家。
在美国,乔治·h·米德(George H. Meade)作为早期人类互动的研究者和代表,他的研究重点是行动——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所有反应。米德认为,人类的反应不同于动物,所以我们应该在做出反应之前有意识地思考。而人类有自我——一个我们与之交流的内在“人”,就像我们与他人交谈一样。米德认为与自己交流的行为是人类意识最重要的特征。他强调,人类的互动是以文化所定义的符号的意义为中介的。人类的互动是一个基于有意义的符号的行动过程。
象征互动主义
它指的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符号和意义在人类互动中的重要性,由米德创立。米德的学生H. brummer总结了交互作用理论的三个原则:(1)根据我们赋予事物的意义,我们对其采取行动;(2)我们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互动的结果;(3)在任何情况下,这种解读过程通常包括米德所说的角色借用,即假设去承担他人的角色,并试图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受——内在的解读过程。
很多活动都是例行公事,涉及很多定义,我们无意识地得到,想当然。我们对享受的定义指导着人类的活动,即使这些定义与客观现实不同。
有时候,社会情境的定义不是很明确。通过互动,一个人可以理解期望和期待。
有时候,当习惯行为发生变化时,人们对某种情境的定义也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为未来社会价值观在实质性问题上的重大转变奠定基础。
批评者认为,这种理论只关注个体的相互作用,造成了一种个人拥有无限自由的错误印象,忽视了社会结构、社会历史和社会经济的制约。
后来,布鲁默、库恩等人发展了米德的思想,分别建立了芝加哥学派和爱荷华学派。(1)芝加哥学派:人文方法,人的行为是不可预测的、决定性的,互动是一个角色创造的过程。它提倡用生活史、自传、日记和信件进行案例研究和非结构化采访。(2)爱荷华学派:实证主义方法,人的行为是由其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根据个体的参照群体,我们可以预测他们的自我评价,进而预测他们的行为。互动是一个角色扮演的过程。人们的自我概念通过问卷或态度量表来测量,试图将互动理论付诸实践。
本土方法论
(也称普通方法论和民族方法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用来分析人们在日常社会交往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按照当地的方法论,所有的日常社会交往都遵循一些背景假设或“规则”,这些假设或“规则”构成了有序交往的基础。违反实验显示了各种背景假设在人类互动中的重要性。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假装不明白一些在对话背后没有说清楚的假设。
很多主流社会学家认为,本土的方法论与社会学的主要(宏观)问题相去甚远,比如社会设置的特点、权利在社会中的运用等。然而,本土方法论以揭示社会交往的各种规律为目标。
角色理论
角色和交互是不可分的。一方面,互动双方需要遵循一定的角色规范进行交流,如果一方角色失衡,就可能中断或改变互动的方向。互动还取决于人们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能够区分和理解他人,并预测他人的反应。另一方面,没有对方互动,角色就失去了依赖的条件。
事实上,角色理论与符号互动理论密切相关。
仿拟理论
埃尔文·戈夫曼对人类互动的研究被称为戏仿理论。这种理论将人视为戏剧中的演员,它声称人们正在根据社会剧本的要求扮演各种角色,人们的表演受到观众的判断,观众非常警惕一些可能解释演员真实性格的错误。这种角色表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展示。
社会的相互影响
那就是把自己展示给别人,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来看待我们,诱导他们去做我们期待的事情。人的行为既包括“前台”行为,也包括“后台”行为。前台行为针对的是他们不熟悉的普通观众,后台行为针对的是亲密的朋友。在某些情况下,人们组成戏剧班来展示一些印象。当印象或形象受到他人挑战时,通常会导致尴尬,表演者的尴尬伴随着观众的尴尬。观众通常会“有意忽略”表演中的错误,以挽回表演者的面子。
批评者认为1)该理论过于静态,无法审视自我。有时候,和不同的人在一起的自我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可能在所有的交往中都营造出最好的印象。2)人们并不总是在操纵社会和表演,有时人们试图诚实真实地表达自己。戈夫曼也愿意承认,印象管理只是社会现实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