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主流史学家对李自成的评价有什么重大变化吗?
但评价李自成,首先要回到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1944发表的《沈嘉三百年祭》。当时的郭沫若对马克思主义还没那么深信不疑,观点也没那么唯物。李自成的个人能力当然很优秀,当时国内外的明政府也不得人心。李自成起义,当然是随遇而安,所到之处,攻城拔寨,摧枯拉朽。直到后来,他率军,入侵北京,建立大顺国,做了皇帝。但他的战略有问题,就是没有巩固的根据地,比张还不如。而且他的部队自觉性和纪律性太差,把北京官场搞得乌烟瘴气。比如他纵容手下抢明朝大将吴三桂的爱妃陈圆圆,抢他的家人,让后者心寒。之后,吴三桂致信多尔衮,邀满清入关,自刎为北京先锋。在双方的夹击下,大顺只能再次流亡全国,沦为流寇,最后李不知去向!郭沫若在这篇论文中,一方面肯定李自成的能力,同时又批判他的错误,具有唯物辩证法的观念。
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注意。毛泽东多次指出,要从李自成起义的历史中吸取教训,并指示把《沈嘉三百年祭》作为中国共产党整风运动的文件之一。这篇文章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多次印成单行本,影响很大。
从此,郭沫若的观点被毛泽东定下,那就是:李自成是我们阵营中的一员,他的优点要吸收发扬,缺点要革除,争取更大的胜利!基于这种基调,大陆历史学家都强调农民起义的积极方面,而不写其消极影响。有避讳之嫌,与历史学家的求真精神相去甚远。
后来作家姚写了小说《李自成》,主要是塑造他的神武,简述他的暴虐与放荡,一脉相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兰州大学专门研究经济制度史的齐霞教授从经济制度方面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巨大破坏性。对黄巢和张的评价很低。李自成的好话不多。李自成是出了名的流氓,就是根本不把干草养的地当成自己的财产。当他没有力量的时候,当他成就大势的时候,他依然如故。那谁会跟着你?谁都不傻。把田心卖了也无妨。这样的人破坏性更大,建设性更小。他领导下的农民军不可能比朱元璋更先进,也比不上洪秀全。
齐霞是清华大学秦晖教授的导师,秦晖是中国史学界著名的自由主义学者。关于他的观点,请参考《问题与主义》。既继承了他老师的觉醒,又融入了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真相来看。
当时岳明著名的网文《明朝那些事》也提到了明末农民起义,这应该代表了历史学家一个比较新的观点。楼主也可以看看。很有意思,不燥不燥,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