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射的历史
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的民族。满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军事活动中,不仅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并逐渐从习俗演变为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传统体育。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这些体育项目有的失传了,有的演变了,但大部分还是流传下来了。这些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与满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密切相关。
尚武且充满竞技精神的满族,特别喜欢各种竞技娱乐,最高统治者甚至将其作为维护满族尚武传统的措施加以提倡和鼓励。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成为弓马,善骑射,并以此创业。
建州女真后裔王高生活前后,女真开始把骑射作为重要的军事技能,而不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努尔哈赤时期,女真骑射习俗得到进一步发展。努尔哈赤的童年,除了农业生产,建州社会还有浓厚的狩猎、军事活动和女真的尚武氛围。骑射是人生的必备技能和骄傲。凡是擅长骑射、英勇善战、善于驱逐野兽的人,都被誉为“巴图鲁”(英雄)。女真子弟,父兄教骑射,各童子持“木弓箭”练习。长大后会把它变成拉力更大的“弓箭”。这项技能在女真人中是不可或缺的支撑。一般来说,女真人骑射都很好,高人一等,出类拔萃的总是吹嘘自己的骑射技术,以至于骑射形成了女真人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特色。17世纪初,朝鲜使臣李民茂到建州,看到建州一个十岁的孩子能像苍蝇一样骑着马在旷野上驰骋。女人和男人一样,用鞭子疾驰。
骑射是满族统治者津津乐道并引以为豪的基础。清朝太宗皇太极把骑射作为满族的民族传统和制胜法宝。他以强烈的民族意识,不失时机地强调骑射是“八旗之本”、“立国之本”。他命令国王、贝勒、大臣等。去“带领人们学习射击。”如果孩子们很强壮,他们应该用角、弓和箭射击。年轻人,该用木制弓箭射击了。不练弓射,逛市集者赐酒赏,失手者训斥,甚至罚苦役。”并设立“不延射”和“十五善射”,选拔精于骑射的满族官兵享受顶戴华凌,并享受陪同皇帝巡捕和骑射的荣誉。
骑射演变为满族传统民俗和体育项目后,除了女真人骑射杨柳外,还有骑马、击球、跳马、跳骆驼等原始项目。击球,原本是晋代流行的竞技活动,清初仍沿用。后来就渐渐淡漠了。跳马又称赛马,是比赛速度;一、马上杂技,马上跳换,单脚或两脚站在马背上疾驰,“曲如马惊。”跳骆驼就是带着八尺多高的骆驼站在法庭上。敏捷的那只跳过驼峰,直立在地上。乾隆皇帝很喜欢这种比赛。每次去木兰围场打猎,路上都要有这种比赛。报道称,“花木兰之前,每次进宫都是去宫外坐坐,多拍几个镜头。拍完之后还有跳骆驼,布库戏,都是武侠。骆驼跳需要出色的弹跳力和平衡的功夫,没有长期刻苦的训练是不可能的,所以被当时的人称为“绝技”。
满清堪称不折不扣的赛马,努尔哈赤、皇太极被称为“马皇”。骑射在满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嘉庆还强调:满人是根本,骑射是第一。直到同治初年洋务派宣扬“洋枪”“洋炮”的时候,清军还讲究骑射。但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的“枪”、“炮”、“军舰”彻底击垮了清朝骑射称霸天下、治理国家的幻想。
骑射已经失去了作为打赢战争的重要手段的历史作用,但作为一种民俗和一项体育项目流传了下来。
满族平民生孩子,就是在门檐上悬挂弓箭,象征和祈祷孩子长大后成为弓马娴熟的优秀弓箭手。六七岁的孩子用“菲兰”练习射击。年纪大了就骑马拉弓,射山。女的也是骑射,英姿飒爽。在婚礼上,满族人还增加了骑射的内容。“新娘马上就到了,新丈夫会用弓箭射你”,意思是“驱魔”。八旗兵在家也喜欢骑射:“师父家也喜欢骑射。家里有谢普,好朋友,约好见面...于是门上挂了一个大字:‘待靶’,赌箭场”。清代满族人的衣袖呈马蹄形,故称“马蹄袖”或“箭袖”,用于射箭时保护手背,后演变为清代宫廷官员的服饰和礼仪。直到新中国成立,满族的骑射习俗依然明显。农村的孩子用铁丝做弹弓,射鸟打靶,用杏条和高粱秆做弓箭,四处玩耍。这种民俗仍然存在于满族聚居的山村。
举重石,也是满族骑射训练的辅助运动,后来演变成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举重石包括举石锁、石蛋、石筐等。是清代武学考试的重点科目之一,也是以练臂力、射箭为目的的体育项目。分单手和双手,石头也分大小规格不同。有不同的石头类型,如长方形,石板和马鞍。在比赛中,首先用石头的重量来进行等级比赛,其次是次数,高度,各种台阶和举起后的时间长短。今天,这种体育活动仍然在人们中流行。农村男青年每次在山野干活休息的时候,往往会跳起来,举重比技术,或者扔石头赌距离和命中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满族人的农业经济取代了渔猎经济,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市场繁荣。努尔哈赤调动军队后,骑射已经从生产资料变成了战争手段。但清朝稳固建立后,骑射在战争中失去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历经几个世纪,逐渐演变为娱乐、消遣、健身的民俗和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