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读过许倬云写的《历史的大背景》?这本书怎么样?

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之旅。平时她很少看历史教科书之外的通史书籍,但在教科书中,世界史和中国史往往是分门别类的,所以很难找出同一时期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对后世和世界有什么影响。许倬云先生的新书《历史大脉络》在他的历史写作中囊括了古代史与现代史、东方与西方。历史课本上详细描述的地方都有简略触及,重点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大方向。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在中国以外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历史是一个会打扮的小女孩”,这是一句影响很大的话,虽然是误传。历史自有它的道理。虽然我们今天不能完全还原历史,但历史写作也绝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无限接近历史的真实,是历史写作的追求。当然,在追求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历史写作总是有个性的。正如许倬云先生在简体中文版的序言中所说,“一本历史性质的书,总是反映一些作家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通史。事实上,他正在书写他所生活的当代历史。历史学家克罗齐曾指出陈:“一切历史实际上都是当代历史。我的这本小书不就是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来整理过去的事迹,选择与后来发展相关的部分来陈述其发展的大趋势吗?“这种追求与太史公的‘在研究天人关系时,可以借鉴古今之变,成为一家之言’是一脉相承的。

看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

一.全球愿景

这个特点可以从章节的安排上看出来:“古代世界与传统中国(从古代到1500年)”、“近古代世界与中国(1500-1840)”和“近代世界与中国(1840-1950)”。在世界历史的框架中认识中国的历史,在同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大事和世界历史的大事并列呈现,中国的繁荣与落后,大国的崛起,历史的悖论一一呈现。特别是书末有附录《国内外大事记》,以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列出了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2007年中国及世界的重大事件,并对同时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逐一进行了比较,从而清晰地看到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

第二,民族意识的产生和消失

古代世界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民族国家只是现代产生的一种“想象的* * *同构”,而不是人类群体必然的、终极的模式。尽管现代主权国家有许多职能,但国家的公共权力被极度扩张,公民个人的权利受到国家公共权力的侵犯。在许倬云先生看来,“人口不超过一百万的地理共同体形成* * *体,观念或职业相近的共同体形成另一层次的团体(如政党、工会)。在共同体的* * *体中,通过协商寻求群体的福利最大化,而不是目前的‘主权国家’层面的群体,这样可能会避免强公权力侵犯个人公民权利的弊端。”当然,这是指向未来的。

第三,台湾省史的书写

传统教科书对台湾省历史的描述很少,专门写了八章台湾省史的历史。从“海洋通道的开通对台湾省的影响”、“台湾省的发展”到“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省”、“光复后的台湾省”、“国民党迁台”,再到“改制时期的台湾省”、“台湾省的经济腾飞”、“台湾省的民主化”。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台湾省的过去,进而了解台湾省人对日本人的态度,以及台湾省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这对理解今天的台湾省以及今天大陆与台湾省的关系也是有益的。

此外,简体中文版为该书配有插图,一些并列的图片也在无声地告诉我们一些值得了解却又不便说出口的信息。

这是我摘抄的,我也想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