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地位

乐山大佛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现状:乐山大佛的修建始于唐代开元元年,后来工程中断,直到40年后才重新开始修建,历时90年才完工。2065438年4月65438日,历时近半年的四川乐山大佛损毁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调研工作结束,乐山大佛正式通关,景区九曲栈道、佛脚观光平台重新开放。

古代的乐山位于三江汇合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在凌云山脚汇合。水势相当凶猛,船经常被颠覆。每年夏季洪水,河水直冲山壁,往往导致沉船死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降低水势,造福众生而发起,并招募人力物力修复。佛像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大佛到肩,僧海通死。海通去世后,项目一度中断。

许多年以后,我们剑南西川的使者张秋、琼捐资,海通的徒弟带领工匠继续修建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缴纳麻盐税,使得工程进展迅速。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建设者张秋和琼搬回家做户部部长,工程又停了。40年后,剑南淅川使者魏高捐资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工匠的努力下,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历时90年完工。

乐山大佛的设计特色:

乐山大佛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蔽的排水系统,对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大佛头部18层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分别有一条水平排水管,右胸向左还有一条排水管与右臂背上的排水管相连。耳朵后面,靠近悬崖的地方,有左右相连的洞穴;胸背两端各有一个洞,但并不互相钻透。这些沟渠和洞穴形成了科学的排水、防潮和通风系统,以防止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沿着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可以直接到达大佛底部。在这里仰望大佛,你会感受到天的高度。雕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是沿着佛像的右崖开凿的,极其陡峭,曲折了九次才到达栈道的顶端。这是大佛头部的右侧,是凌云山顶。这里可以看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大佛顶上有1051根头发。从远处看,发髻与头部融为一体,但实际上是一颗一颗地嵌着石头。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个深约25厘米的洞,佛耳长7米。它不是由原岩制成,而是由木柱制成,并用锤灰装饰。在大佛的鼻子下端也发现了一个洞,露出了三块木头和一个成品字形。说明凸起的鼻梁也是用木头做内衬,用锤子灰做装饰。洞内填满了废铁、磨损的铅皮、砖块等。据说唐代大佛建成后,为保护其免受日晒雨淋,建了一座木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乐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