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如何“讲述”文化记忆?

苏州博物馆旧楼里有一棵紫藤树,是500年前明朝画家文徵明种下的。经过多年的变化,这棵树仍然充满活力。苏博工作人员亲自采集、晾晒、筛选、试种,挑选出适合的种子,包装精美典雅,作为文徵明展的配套文创产品,获得游客的“好评”。

一颗小小的种子,不仅凝结了老紫藤树的历史沧桑,也带着文徵明印记的高雅艺术,在游客心中生根发芽。一件优秀的文创产品不仅具有纪念意义,还能引起更多人对博物馆和馆藏文物的好奇。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创产品是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可以被游客带回家。

大四女生徐宁馨从小就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和她小时候买过的文创产品不无关系。“那时候我爸妈带我去了Xi安,买了秦代古币和兵马俑的文创,所以我很早就知道了秦始皇和圆方孔钱,我对历史的兴趣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她初中刚接触历史的时候,对秦朝的了解比谁都多。

博物馆里最珍贵的是文物,文物最珍贵的是固化了历史记忆。当我们走进博物馆,站在展柜前,就能穿越时空屏障,听到、看到文物的“讲述”。当我们离开博物馆的时候,一个好的文化创意衍生产品可以帮助我们留住记忆,把博物馆里反映的展览、文物、社会思潮带回家。

对于南京博物馆馆长龚亮来说,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意义不仅在于唤醒文化记忆,更在于树立引领中国生活方式的标杆。针对现代家庭缺乏沟通交流空间的现状,南京博物院策划了“这里”展览,描述了中国古代的九种生活方式,即“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这是九种传统而美丽的交流方式。如果能以它们为基础开发出文化创意产品,让它们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相信人们会流动得更频繁,友谊更深厚,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