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名著论坛分享红楼梦

林海学校-杨小军

一:为什么读书?

有人说:男不读三国,女不读西厢记。从这两本书的内容来看,三国都是刀光剑影,尔虞我诈,与做人之道背道而驰。人们玩政治,崇尚谋略,而男人看到的是勾心斗角和欺诈,所以容易胡思乱想,不利于社会稳定。

《西厢记》讲述了一个才子和一个美女为了爱情私奔的故事。女人读了,容易脱离现实,陷入幻想,甚至可能有外遇。这种违背封建礼教的行为,是当时的道德所不能容忍的,还是不读的好。

当然这是一百年前说的,只是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但无论如何,经典的《红楼梦》应该是世人阅读的首选。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光说红楼梦,把诗都读了,也没用。”三毛说,《红楼梦》是一本要读一辈子的书。周称《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文化小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白先勇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是我的文学圣经,有着用之不尽的密码。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人间小说,是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书中涵盖了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和阶级,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建筑、中医、婚姻、饮食、审美、儒释道等等。涉及的人物很复杂,从皇室到贫民。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顶峰。这是一部史无前例的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学、思想和人文价值。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女性的颂歌。作者巧妙地借用贾宝玉的话做了准确的阐述:“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看到女儿,我精神一振;看到男的就觉得浑浊难闻。”该书用大量篇幅讴歌不同阶级和身份的女性,对她们的悲惨命运深表同情。不仅如此,书中还暗示了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警示世人做人的道理。所谓“事明则万事学,人明则文章。”所以,无论是书香门第,还是普通家庭,尤其是作为一个读书人,如果不读红楼梦,将是人生一大遗憾!

第二:如何阅读

本书以贾、史、王、薛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家的家庭琐事和闺闲为主线,以宝、戴、宝钗的婚恋故事为主线,深入细致地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庭悲剧和人物悲剧揭示了封建末世的危机。作者深刻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封建贵族及其家族的腐朽,封建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相应的封建统治思想和封建道德观念,提出了具有初步民主性的朦胧思想和主张。虽然《红楼梦》有些精彩的篇章是从中学语文课本上摘抄下来的,比如香菱的诗,林黛玉进贾家,向心诉苦,宝玉挨打,查大观园,黛玉之死等等。,都只能断章取义。只有通读整篇文章,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精髓。

初读

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时候,不要指望看一遍就懂,但是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你读得越多,理解得越多,你就会越全面。首先,不同层次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经历,都会影响读者解读原著的距离,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阅读,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其次,你看到的风景和你站的角度不一样。俗话说“岭侧观之,高处不胜寒”,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士见易经,道见淫行,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长舌妇见宫中秘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保持平常心去读,不要求有很大的悟性也可以读第一遍,但一定要讲完整个故事:大意。紧扣“爱”字,故事以爱开始,以爱结束。只要抓住宝、戴、宝钗之间爱情婚姻的主线,大致了解书中的故事,初步理顺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简单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个人悲剧和社会悲剧的根源,就能满足基本的阅读要求。

当然,在阅读之前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和这本书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深入全面地理解作者的初衷和作品的内涵。

曹雪芹(约1765438+200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本名詹,本名,本名,本名,本名秦普,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辽宁铁岭,祖籍江宁(今南京)。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院经历了奢华浪漫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被劫家产,曹雪芹随家人搬回北京旧居。后来,他搬到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帮助朋友为生。从此,曹家一蹶不振,日渐衰落。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感到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他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多年的艰辛,终于创作出了一部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历时二十七年(1762)。他的小儿子过早去世,他过度悲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除夕(12年二月)因贫病死。

二、选读

在初读的基础上,仔细阅读作品的重点章节、重点内容,可以起到点到为止、提纲挈领的作用。

1,甄印石的梦是通灵的(第一次)

打开书解释了书的来历和前世注定的爱情,主角。原来,补天女神在大荒山的荒崖上,抛弃了耿青峰脚下的一块顽石。经过锻炼,这块石头在精神上变得清澈、宁静、动感,凡人的心也变得炽热。他恳求广大士子和真人(连同一个和尚)带着它到繁华的帮众,诗礼之家,繁华的花柳之地,温润富饶的乡镇去定居,去享受。几代几劫,一个堕落的故乡和他重生的地方的故事,被生动地编刻在一块石头上,取名《石头的故事》。

空道士因为看到空中的颜色,从颜色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又把感情表达到颜色中,无非是在谈爱情,这一点真的是其他书无法比拟的,所以从头到尾抄了回来,出了一个传说,改名为《爱僧录》。梅溪,东麓空,题写《岳峰宝鉴》。曹雪芹读了十年,增删五次,编成目录,分章,便有了《金陵十二钗》。

那和尚与真梦里话:凌河西岸三生石旁有一片绛珠草。因为赤瑕宫中的侍者申英(顽石的化身)每天用甘露灌溉岁月,脱下草胚修成女体,然后和申英侍者一起下凡,希望用眼泪回报一生的灌溉,于是演绎了一段浪漫委婉的木石情缘...

2、冷子兴演讲荣国府(第二遍)

作者借助冷子兴叙述贾加宁和荣府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和关系,有助于引起读者的兴趣,推动故事的发展,也暗示了文本中“似真亦假”的种种现象。

3.徜徉在幻想中是指十二女饮仙(第五回)对红楼梦的表现。从内容上看,第五遍是全书的总纲和伏笔。贾宝玉在远离恨天溺海,春山香洞散尽的幻境里,感到真假难辨。警幻仙子带领他在《倒霉师》和《红楼梦》的歌中看到的各种判词,都暗示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和各种人物命运的最终结局,所以理解这个时间是理解书中内容的关键。《红楼梦》开篇鸿蒙系统,情人是谁?一切都是为了浪漫。趁着这一天,在你难过孤独的时候,试着把你的傻意送出去。所以,实际上这个金丧玉《红楼梦》的表现。十二首歌和金陵十二钗的判词相辅相成,相互对应,预示着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和结局。

第三,精读

除了上述人物判断和《红楼梦十二首》之外,读者还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用心解读。

1.众多人物的成功塑造是《红楼梦》杰出的艺术成就。虽然书中前后有400多个人物,每个人物性格鲜明,但只要抓住书中主要人物就不难理解,所以第三次“林黛玉进贾府”的内容不能放过。在林黛玉面前,主要人物依次出现,作者分别从黛玉的角度进行描写。

三姐妹:

第一个皮肤略显丰腴,中等身材,脸颊上有新鲜的李子,鼻子上有油腻的鹅脂,温和沉默,外貌和蔼可亲。

第二个腰肩细,身材修长,鸭蛋脸,眉清目秀,东张西望,飞来飞去,见之忘俗。

第三个是身材矮小,形容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同饰。

寥寥几笔,将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的可爱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王熙凤是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作者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写作方法来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我来晚了,没遇到远方的客人!”后院传来笑声,只见一群媳妇和丫鬟围着一个人从后门进来。这个人穿得和其他女孩不一样...一双丹凤眼,两道弯弯的柳叶垂在眉心,苗条的身材,妖艳的体格,粉脸带春力,笑前红唇。你只从王熙凤的外貌和语言描写就能感受到她的不凡。看着熟悉的贾宝玉:...脸如中秋月,色如春晓花,鬓角刀削,眉如水墨画,脸如桃花瓣,眼如秋波。如果你生气的时候有时候会笑,你会用深情的眼神看着它。曹公的神来之笔,走出来的是一个妩媚、淳朴、痴情的贵公子形象。林黛玉独特的形象是通过贾宝玉的眼睛刻画出来的,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两弯如蹙的眉头,一双眼睛似喜而不喜。状态有二悲,且是病。眼泪一点点,气息微微。你闲时,它像一朵美丽的花照在水面上,你行动时,它像一棵柔弱的柳树。心比茎知,病不如西。曹雪芹巧妙地把人物的外貌、身世、命运结合起来,写出了林黛玉“美丽聪慧,生性多疑,孤傲敏感,多病多病”,不愧为文笔大师。所以,我们每读到一个人物,都要仔细分析他的长相,可以把人物的描写和他的人生经历、身份、命运联系起来,就会有所收获。

2.查大观园(第74回)和宁国府(第105回)。

前者与后者互为因果,前者是贾盛衰的不祥之兆,后者是贾盛衰的现实,所以要精读这两部分的内容,才能了解贾衰亡的真正原因。

“树没了”,没有不散的宴席。“突然,它像一座建筑,又像一盏灯熄灭了,啊!一喜一悲。叹世道难定!”

3、葬香葬燕泣残红(黛玉葬花)(第二十七回)

林黛玉烧文稿,打破了她对薛宝钗以婚为礼的痴心(黛玉之死)(第96、97、98回)

《红楼梦》中有许多谜语。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这样,作者巧妙地将诗歌之谜与人物的性格命运联系起来,林黛玉的“丧诗”充分体现了作品语言的艺术魅力。曹公把情、景、人高度融为一体,用花来形容人,用景来传情达意,生动地表现了林黛玉内心的悲伤和烦恼,以及她悲惨的命运。

黛玉烧诗是故事的高潮。作者通过喜与悲的强烈对比,揭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道德和封建秩序的残酷和荒谬。苦涩的绛珠已在她心前死去,林黛玉感情枯竭,灵魂死亡。“悲剧是把最美的东西撕了给人看”(鲁迅的话)。作者将生与死的世俗世界诗化,将死亡的悲伤化为一种优美的意境。言语中有喜有悲,气氛中有暖有悲,让人心酸,不忍掩泪。

第三:你对读书有什么感受?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的语言)。同样,不同的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也不同。《红楼梦》博大精深,涉及面广,要从多角度解读,包括家庭琐事、悲情爱情、家族兴衰、个人命运沉浮等等。作品按照“谈感情,录其事”的原则,循着轨迹,摆脱旧的刻板印象,巧妙地将家庭经历和个人命运演绎成一场红楼梦,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是“真相被隐藏,玉伽在一个村子里说话”的特殊笔法,引起了后来读者的无限好奇。无数读者普遍认为贾宝玉这个痴情的儿子其实是曹雪芹痛恨科举、无能、家境贫寒的化身,贾府的兴衰其实暗示了曹雪芹的家世变迁等等。,而各种猜测也变得越来越奇怪。

但无论如何,小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18世纪封建社会末期中国的生活,加深了我们对现实社会和人情的认识。虽然书中大部分人物都是失意的,整个故事以悲剧收场,但“与以往的人间小说有很大的不同”(鲁迅的话),给人的感觉也是真真假假,似喜似悲。

全书结构严谨,人物形象生动,背景广阔,意境深远。随着历史的沉淀,它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越来越重,引领着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着现代人的价值取向。200多年来,世人一直在评论这首史诗,“假为真时,真真假假,无为而无不为。”

它可以被描述为:

你还说红楼

我也说过红楼

家庭的兴衰掩盖了浪漫的趋势

有人说荣华

有人说悲伤。

开心几年,难过几年。

真心可怜黛玉

挂在玉带林

木石孟芊是有原因的。

真的感叹宝钗

埋在雪中

美满的婚姻是没有希望的。

刘桦·樊华·迪

温柔傅贵镇

睡醒后,从头再来。

红尘之路很短

一个梦在红楼里成长。

我想谈谈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