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糍粑的由来

中秋节吃糍粑是源于楚国守将伍子胥的古老习俗。

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通常,人们把中秋节视为仅次于春节的农历节日,被称为“小年”。

糍粑是一种信物和圣物。八月中秋的糍粑,寓意家家团圆,幸福吉祥。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与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它情有独钟,并赋予了它无限的寄托和深刻的隐喻。粘在一起,巴赞象征着整个家庭的和谐与团结;汽巴的甜象征着生活的甜蜜和幸福;当然,吃圆糍粑自然象征着全家人都善良,团团圆圆,平安无事。

伍子胥的历史功绩

伍子胥建造了周长47里的大城市和周长10里的内城姑苏古城。伍子胥对苏州的水利建设也有很大贡献。徐希和溆浦的挖掘和疏浚,不仅避免了吴中地区的水患,而且方便了当地的水运和灌溉。

伍子胥带领许多人挖掘了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河。胥江的出现不仅避免了无棣的水灾,而且方便了当地的水运和灌溉,对当地人民的生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吴王阖闾夺取政权后,也有向外扩张,与其他国家争夺霸权的野心。伍子胥利用吴王的这种野心,带领阖闾一步步走到了富国强兵,扩军备战,想办法向外扩张。为了削弱楚国的力量,吴王采纳了伍子胥和孙吴的意见,把吴军分成三部分,轮流骚扰楚国。经过几年的骚扰,楚国国力逐渐衰退。在吴楚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