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历史系的科学研究
安徽大学历史系自1979恢复招生以来,在科学研究上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历史文献学、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史、徽学、近代安徽学者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清史项目2项,教育部1重点研究项目,省部级项目20余项。自2000年以来,已发表30多部专著和400多篇论文。在学科建设上,项目带动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凝聚整合团队,形成整体优势。
历史系有博士点:历史文献学;9个硕士点为历史文献学、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专门史、经济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博物馆学。作为地方院校,近年来,我们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九五”以来,我们获得了5项国家社科项目,特别是2001、2002、2004、2005年,在地方高校中更为突出。其中淮河流域社会经济研究获得3项,分别是《淮河流域经济发展史研究(原始社会至1800)》、《明代灾荒及其对策研究》、《淮河流域经济发展史研究(1840-1949)》、《安徽人与近代中国新思潮》、《战国简帛举例》、《皖南青铜器研究》。发表历史研究论文400余篇,专著30余部,包括《淮河流域经济发展史》、《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孔子诗论》、《简帛研究》、《一场失控的现代化改革——对清末新政的理性思考》、《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两个驿馆》等。编辑出版的《安达大学校史》、《胡适研究》、《陈独秀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历史系学科建设在某些方面与国内同行相比已形成比较优势,但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