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用绿色来形容女人的头发?
无独有偶,在中国的古诗词中,也出现了类似“青庵”“青蛾”这样的词语。前者,比如吴筠的诗“以萧洗面姑娘露古意”,第三首诗“绿鬓减愁,红鬓灭啼”,白居易的诗“闺女”写着“红纱慢绿鬓”。后者如许浑《送客自两江到江南》:“我慕离帆远迎故人,青娥醉在横塘。”绿鬓角指的是黑色鬓角,绿蛾子指的是女性的眉毛,画的是黑色,眉毛略呈绿色。戴是一种蓝黑色颜料。涂在黄白色皮肤上,略显墨绿色。
从蓝黑色的色素到黄白色的皮肤,略显绿色,想到了配色的规则。“五色”除了黑白,还有青色、黄色、品红色三种基本色。如果将三种颜色中的任意两种混合,就可以生成“七色”的另外三种颜色:橙、绿、紫。示意图如下:
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红色。
可以看出,绿色是由青色和黄色组成的,也就是青黄色。如果“绿”到极致,就和青色没什么区别了。
但是青色是什么颜色呢?我们都知道“黑发”就是“黑毛”的意思,所以“绿”就是“黑”的意思,也确实是对头发(词源)的描写。但“绿”并不仅仅指“黑”,否则“绿、黄、红、白、黑”五种颜色岂不是重复出现?根据荀子的《青,取之于蓝,青于蓝》,青是指一种蓝色的东西(意指《辞源》第②项)和一种似蓝而深于蓝的颜色,即五色之一的青色(意指《辞源》第①项)。而“绿”往往是指“微绿”,如“草木初青,意为初生、青春期、青年”(辞源之义)。所以,“绿”的春天一定是一种“绿”的春天。
绿色与绿色的关系也可以从“绿丝”和“词苑”的含义中找到。“绿丝”除了“黑发”还可以指“柳絮”,如庾信的诗“村桃粉红,岸柳披绿丝”,李白的诗“今日白柳衬绿丝”。甚至“绿云”在阿房宫服中不仅意味着女性的头发又黑又厚,还意味着“枝叶繁茂”。如白居易《云居寺孤桐》诗曰:“一碧而立,千叶绿云斜。”反过来,“绿”也有“绿”的意思,即“黑”。如李贺《龚蓓夫人》诗:“长眉千年绿。”(《古代汉语词典》第②项)
可见,绿色和青色在科学上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所以,杜牧把“黑发”,即“青丝”,比喻为“绿云”,并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