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有的咖啡都叫美式、卡布奇诺、拿铁?
大多数人会在美式、拿铁、卡布奇诺、摩卡、玛奇朵中选择。星巴克、Costa、Maccafé等国外连锁咖啡店都以其为主打产品,这些意式咖啡也占据了咖啡榜单的半壁江山。
什么是浓缩咖啡?咖啡爱好者一定知道,浓缩咖啡都是以浓缩咖啡为基础的。
在很多人看来,意式浓缩咖啡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意大利人文艺、懒惰、热爱生活。浓缩咖啡的天然味道最高,应该占据咖啡歧视链的顶端。
其实今天所谓的意式浓缩咖啡和这些高大上的形容词没有任何关系。是20世纪工业时代才出现的产品。
有可考证历史的咖啡饮料最早出现在15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文艺复兴虽然是随意大利商人传入欧洲的,但直到17世纪才被欧洲人接受。
此时以威尼斯为主的地中海贸易已经衰落,欧洲人喝的咖啡多由荷兰或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
19世纪以前,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欧美地区的人们,喝的都是土耳其人传入欧洲的最传统的冲泡咖啡。从19世纪开始,巴黎咖啡馆发明的冲泡咖啡风靡全欧洲。
直到20世纪初,随着一系列的技术发明,欧洲才有了咖啡的地域差异。
意式浓缩咖啡,也就是今天的意式浓缩咖啡的主要产品和基础,诞生的时间晚于1905。
1908年,德国人梅莉塔·本茨发明了咖啡滤纸;1933年,意大利Bialetti公司研发了一款用蒸汽冲泡浓缩咖啡的摩卡壶。1938年,雀巢瑞士研发速溶咖啡;与此同时,法国公司Melior发明了用挤压和浸泡的方法制作咖啡的cafetire。
意式浓缩咖啡机的诞生是因为19年底意大利北部的高速工业化。迅速膨胀的市民阶层涌入刚刚引入意大利的美国酒吧寻欢作乐。之前流行的现煮咖啡和现煮咖啡已经不能适应酒吧快节奏的生产和销售,于是Espresso应运而生。
意大利咖啡行业也因此形成了低价格、低利润、低服务的商业模式,从而更加依赖简单快捷的意式浓缩咖啡机,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力投入。
因此,意式浓缩咖啡成为意大利最受欢迎的基础咖啡,并结合牛奶等普通原料,演变出拿铁、卡布奇诺、摩卡、玛奇朵等多种花式口味,各有风味,同样成本低廉,从而形成了意式浓缩咖啡的基本体系。
以浓缩咖啡为中心的浓缩咖啡已经完全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成为全世界中产阶级和商界人士的最爱。原本以低成本、低利润、低服务为特点,由意大利低端人士经营、面向低端消费的意大利咖啡走向世界,成功逆袭。
原本以烘焙咖啡豆为主的星巴克转向品牌连锁咖啡店,开始在全球高速扩张。几乎与此同时,由意大利移民创办、原本只卖烘焙咖啡豆的Costa也在英国开了第一家店。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咖啡豆的烘焙和供应逐渐从分散配送变为集中在少数大公司手中。
为了建立区域垄断,这些公司开始根据不同的咖啡制作方法提出区域咖啡的概念,并逐渐驯服消费者,如在德国和北欧销售轻度烘焙的阿拉比卡咖啡,在法国和意大利销售重度烘焙的罗布斯塔咖啡。
二战后,意式咖啡的发展方向更加糟糕:随着意大利经济再次高速增长,中南部地区高速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经营咖啡、葡萄酒和小吃的小酒馆成为了这些意大利低端人群的共同选择,意式浓缩咖啡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和普及。
一方面,低消费的酒馆成为新兴城市工薪阶层最理想的休闲社交场所。价格低廉、风味浓郁、富含咖啡因的意式咖啡,以及其他物美价廉的花式咖啡,正合劳动人民的口味。
另一方面,街头酒馆是为工薪阶层服务的,不需要任何技能就可以开。尤其是制作意式咖啡的师傅几乎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广大农村劳动力经过简单培训就能胜任。
到1980年代,意大利侨民为丰富英美人民的饮食已经奋斗了近一个世纪。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低端产业,与优雅和文化完全隔绝的意式咖啡,偶然得到了美国商业模式的加持,然后冲出街头,征服了世界。
从19年底开始,由于民族融合性差,经济状况极度落后,意大利南部大量居民选择背井离乡,前往其他国家谋生,尤其是美国。
从1890到1910,约有270万南意大利人进入美国。在1920年代,居住在纽约的意大利人口甚至比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热那亚的人口总和还要多。
贫困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的渠道不多,低端餐饮业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而意大利人则在饮食方面有着非凡的天赋,他们比同样在《他是我的兄弟》中的爱尔兰侨民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很快他们在美国低端餐饮业如鱼得水,披萨、通心粉、千层面迅速成为美国人民的日常食品。
此时的意大利餐厅早已不局限于披萨、通心粉等低端餐饮业,而是逐渐走向高端,引领西餐潮流。
拿铁、卡布奇诺、摩卡、玛奇朵等咖啡饮品改变了它们在意大利的朴素形象,成为全球白领左手星巴克、右手电梯生活方式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