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宋元时期的钧瓷

钧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窑变瓷器之一。在北宋时期,钧瓷与、关、葛、丁等瓷并列为当时的御用瓷。所以古人说“有一件钧瓷,不如有很多钱”。钧瓷起源于唐代。当时河南鲁山段店、佳县黄道烧制的釉里窑瓷器,应该是最早的钧瓷,所以直到现在,当地人一般习惯称这种釉里窑瓷器为唐钧,钧瓷烧制起源于唐代,但钧瓷发展到鼎盛时期是在北宋。当时在河南蔚县,工匠们烧制出一些珍贵的换窑色,如天青、天蓝、月白、玫瑰紫等,使钧瓷在北宋名扬天下,成为当时的五大名窑之一。后来宋金战乱,大批优秀工匠南迁,使得钧瓷烧制水平下降。到了元代,钧瓷的烧制水平已经不如北宋了。然而,由于其丰富多彩的色彩,钧瓷深受北方人民的喜爱。到了元代,钧瓷再次在民间得到发展,窑口开始从河南向北方蔓延。烧制钧瓷的窑出现在山西、山东、河北和内蒙古。元代以后,随着北方战乱不断,明清时期钧瓷烧得越来越少,直到清末才又烧起来。但清末民国时期很少,直到1955才几乎停止。我们现在说的钧瓷收藏,一般是指宋元时期的钧瓷收藏。北宋的钧瓷很少见到,袁俊瓷由于当时产量较大,在市场上偶尔见到。但由于钧瓷深受人们喜爱,往往是收藏者在市场上争抢的藏品,所以价格居高不下。现在,一个品相相对较好的袁俊瓷盘可以卖到几万元,就像一个长了红斑的袁俊窑盘一样,而且市场上的价格还在一路上涨。我们在收藏钧瓷的时候,一定要对不同时代的钧瓷有所了解,这样大家才能在市场上去伪存真,收藏到真正的钧瓷藏品。下面简单说一下宋元钧瓷的区别和鉴别,供藏友参考。宋代钧瓷普遍明丽沉稳,窑成自然,胎土细腻,釉面活动感一般,釉面少开,气泡少,棕眼少或无,釉施于尾,施于心。元代钧瓷普遍光亮,胎土粗而松,釉水活度感强,釉水重,有挂釉,釉口大,气泡多,棕眼多。而且窑变多为人工点刷而成,施釉不全,底部露胎,多乳白色突起。由于钧瓷烧制时温度较高,宋军、袁俊的釉一般不吃土,玻璃感强,有时有水蚀,但水土流失较少。也就是说,如果在市场上遇到水土流失严重的钧瓷,一定要小心。而且钧瓷的釉面光滑顺滑,摸起来有油腻感。如果你看到的钧瓷釉面很干,那就要小心了。当然,鉴定钧瓷的方法有很多,但一般都是需要经验积累的。以上只是鉴别钧瓷的几个小技巧。希望大家收藏的时候能用上,也希望大家收藏好的钧瓷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