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历史文物小论文

祝徐,浦城人,生于乾隆中后期至嘉庆年间。她因独立捐资修缮蒲城城墙而名垂青史。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六月,蒲城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县志记载“淹死数千人”。根据清朝大臣祖王智的说法,“成千上万的人在这场洪水中丧生”。悲剧的起因是洪水冲毁了城关的东、南、西墙。

灾难过后,政府和人民没能修复城墙。关王(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广东巡抚、河道巡抚、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回到蒲城,看到这种情况很着急,就叫乡绅捐款修城墙。与祖师爷有交情的朱序,把丈夫的剩余遗产交给三个儿子买地,捐了五万多两银子,独自承担了修城墙的全部费用。祝氏三子分头负责,历时三年,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工程。建成后的城墙高2.4英尺,顶宽1.8英尺,绵延十余里,屹立在南浦河畔。

但愿许的义举不仅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还得到了闽浙总督的称赞,甚至惊动了朝廷。嘉庆皇帝曾题写“深明大义”的御匾。

人类从远古走来,对自然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古人喜欢住在水边,房子都建在低洼的地方。当房屋和人口聚集到一定规模,一些房屋被冲走,唯一的补救办法就是修复城墙。蒲城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重建于嘉庆十五年(1810)。解放后,随着天文地理知识的普及,以市区的几座桥梁为参照物,城市路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城墙的防水功能逐渐丧失,城墙也遭到了破坏。遗憾的是,十余里的城墙只剩下“邓英门”和“龙潭门”两处遗迹。

给你店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