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评价。

一.演变:

1,春秋: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包括: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主张“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主张以爱他人之心调解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②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

2.战国时期:

(1)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了“民贵于君”的思想。他主张“政当得民”,反对暴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孟子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善是天生的。

②荀子:他有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主张“控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它来造福人类。

3.秦汉: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是对儒家思想的沉重打击。

(2)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简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大一统”思想。此后,儒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的统治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宋明理学

(1)三教融合: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兴盛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了儒家的精神,有中国本土化的倾向。道教受儒家思想影响,主张“尊儒”、“尊道”。隋代儒家提出了“三教并儒”的思想,也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家思想为主,佛道学说调和吸收。初唐统治者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尊佛、崇儒。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家。

(2)程朱理学:北宋时期,儒生发起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融合佛道阐释儒家正义,形成了以理性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其中以北宋的程颢、南宋的程颐兄弟和朱最为突出,“理学”又称“程朱理学”。

(3)王陆的心性论: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把心性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心性即理的观点,认为世间万物皆在心中。他认为穷理不需要向外探究,只需要反省内心就能得到正义。他的理论被称为“心灵理论”。明朝中叶以后,封建专制出现危机。

王阳明认为,社会动荡是人心破坏造成的,只有整顿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王阳明成为心学大师,也就是所谓的“王陆心学”。明朝中叶以后,王陆的思想被广泛传播。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宋明理学对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和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明清之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1)李贽的越轨:明末,中国社会内部矛盾空前尖锐。理学主张儒家经典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理论,一些看起来像圣贤但实际素质很差的人以此为幌子。为了养自己,李贽把孔子视为“撑天守纪”的神圣。李贽见证了官场污秽和道家虚伪的形成。指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学说。他反对以孔子的对错为标准,认为对错的标准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他批判道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穿衣吃饭是“人伦的物理”,人没有基本的物质生活就谈不上仁义道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从明朝灭亡的历史中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尖锐地揭露了君主专制对世界的巨大危害。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主专制,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

(3)顾主张经世致用:顾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他放弃科举,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重视了解实际情况,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他主张实事求是,努力解决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经过实地考察,他写下了一部名作《天朝病书》,描写了山川的情况。

(4)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王夫之与黄宗羲、顾同时代,继承和发展了前代思想家的唯物主义思想。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一切都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来认识。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启发了现代人。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和继承,复兴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评价

(1)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有着积极的作用。

(2)儒家的“仁”、“仁政”、“德治”思想有助于防止暴政,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3)儒家的“仁”、“孝”思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今教育和人才培养都有积极作用。

(5)儒家思想渗透在中国文字、艺术、科学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文明的进步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