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四中的历史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中国出现了革新的气候。在当时提倡新学的浪潮影响下,郫县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除了封建专制之外,还因为长期的封建教育,没能培养出实用人才!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中华民族就要崛起于世界前列,所以必须效仿西方,兴办新式学校,向西方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培养有用的人才。因此,民国二年(1913),郫县西门外文昌宫小学堂迁至犀浦南华宫,定名为“郫县第二高等小学堂”,学制两年。1922旧高中改为新学制(新学制高中两年,初中四年),命名为“郫县第二小学”。当时刚开始只有一所高中,后来又增加了一所初中。

1935,学校开始招收女生,首批6名女生,同课同教,分班学习。

1940年,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实行政教合一,乡长任校长,故学校更名为“郫县犀浦第一中心民族学校”。

1941,改为“郫县犀浦第一中心小学”。

1950年,大陆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学校更名为“郫县犀浦第一中心完全小学”。随着1956教育形式的发展,开始招收两个带帽子的初中班,1957继续招收两个初中班。第四,两制小学全部结束上课,小学全部改为五年制。

1958年,教育大革命高潮时,招收了三个初中班。于是小学并入犀浦第二完全小学,独立成为初级中学,更名为“郫县犀浦初级中学”。学制三年,一任校长。下期1958更名为“郫县师范学校”,学制四年。未经上级批准,在最后一期1959将师范学校改为“郫县第四初级中学”。1960更名为“郫县洪光第四初级中学”。

文革开始后,郫县第四中学受到严重干扰,学校一片混乱,无法进行正常教学。这种混乱状态一直持续到1969结束。这一年学生全部下乡(未毕业的发给适龄期满证明),教师调到公社,校舍由犀浦公社中学占用。

这一时期,犀浦公社中学是由街道、大队小学的带帽初中组成的三年制初中。1972开始办高中,为四中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1973当干部群众认识到取消县办中学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时,决定恢复县办中学制度。当时各界人士也强烈要求恢复中学,提高教学质量。当时县里的公社办的高中缺老师。昨天的小学老师今天勇敢地走上了高中讲台。一些只学过初中的老师,也被逼着去读高中。当然,这种高中教学质量差得远,社会反应也相当强烈。于是县革委决定集中力量加强管理,定点完成。这样,取消了各公社不值得办的高中,集中在潭柘寺、唐昌、犀浦、安得四个点,完成了从县里抽调人员办一、二、三、四、五、五校。用强制手段来调整这些“容易胆大”的高中,让他们名副其实,走上正轨。

方案确定后,县革委会主任薛召集有关人员,宣布成立五个领导班子。五所学校提出了从各公社调走的高中教师名单。从2月65438日到0973日,每个公社班的高中集中在五所学校进行管理和教育。郫县第四中学在犀浦公社中学的基础上,将洪光两所合作中学的高中班合并,组成一所成品中学,命名为“郫县犀浦中学”。领导小组成立,师资队伍得到扩充和加强,学校的教学秩序开始恢复。粉碎“四人帮”后,直到1978,上级才正式批准恢复“郫县第四学校”的校名。旧高等学府时期(1913—1922),讲民主、崇尚新学的思潮盛行,但封建思想文化仍在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校开设的课程有语文、算术、修身养性、历史、地理、科学、音乐、美术、手工艺等课程,还有四书五经。这样的课程在当时已经是比较进步的了。毕业生不仅接受新思想,而且汉语基础扎实。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些学生可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三角等,这样就可以直接上专科了。没上过学的大多去教小学,成为小学教学骨干。

采用新学制的郫县第二小学课程变化不大(1940—1949),但不再选四书五经。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再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抗日爱国的思想内容得到加强。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号统治的逐渐腐朽,民生萧条,物价飞涨。学生入学多,毕业少,无法完成学业,人员流动大。这一时期国民党加强了反动统治,表现在教育上,就是加强了公民和童年的课程,教育日益反动。

解放初期实行新的四二制学制。在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教育的政治方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半封建殖民地的教育变成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童年被废除,公民选修课程,改用新课本。开设了政治常识等课程,废除了打骂教育,提倡民主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在教学改革的同时,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在教育方法上,主要是学习苏联。他研究过凯洛夫、马卡连柯、冈查罗夫等人的教育法。同时,我还学习了曹福的教育讲座。通过学习,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教师们除了认真教学外,还积极参加征粮、土改、夜校教学等政治运动。

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土改后,农民政治上翻身了,经济上有了起色,因为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提高,想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1953后,学校逐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工作的计划性和教学研究。学校的组织体系逐步完善,成立了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学校建立了党支部,加强了党对学校的领导。在教职工中建立了工会,在学生中逐步建立了少先队、青年团等先进组织。

郫县第四中学成立后,按照党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学制三年,采用全国统一编写的初中教材。由于正确的教育方针和师生的努力,除了个别学生在困难时期成绩不好外,他们的一般成绩都不错,在温江区统考中经常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