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数学家总是研究“1+1”的问题?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数学家还在研究1+1=2的问题,还没有结果。但其实数学家们早就证实了1+1=2的公式,所谓的“1+1=2”其实和哥德巴赫猜想有关。

18世纪,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猜想——对于任何大于2的偶数(即大于等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有的拆分方法不止一个)。比如4 = 2+2,18 = 5+13 = 7+11。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叫做解决“1+1=2”的问题,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1+1”。

当时,哥德巴赫向大数学家欧拉求助,但即使是欧拉也未能证明。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历代数学家,至今没有得到解决,成为数学三大未解难题之一。

到目前为止,与哥德巴赫猜想最接近的证明是由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获得的。在1966中,陈景润证明了对于一个大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或者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之和(两个素数的乘积)。陈景润的工作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完成了“1+2”的证明,称为“陈定理”。

人们钦佩陈景润在困难条件下取得的伟大成就。那一年,为了证明“1+2”,陈景润很努力,花了好几麻袋草稿纸。这种毅力只能和别人比。

在陈景润之后,有人声称证明了“1+1”。然而,这些所谓的哥德巴赫猜想被证明是站不住脚的。哥德巴赫猜想涉及到非常难的数学,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容易。不是高超的数学家,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