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历史教育
这份著名的第七年报告。这是一份对欧洲国家教育进行为期6个月的调查后提交的报告。
比较教育研究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访问和调查其他国家来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并将其作为改进其教育制度的参考。
当时人们认为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于是各国都积极派遣专家出国,向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以便为我所用,于是比较教育产生并发展起来。然而,这一时期的调查大多是肤浅的、百科全书式的;往往忽略了他国教育与当地规划生活的联系,忽略了对他国教育经验可行性的深入探讨。
————————————————————————————————————-
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研究的第二阶段,也是比较教育学科的形成阶段。方法论特征是因子分析,也被称为因子分析时代。
因素分析的时代始于英国比较教育学家Saddler(1861 ~ 1943)发表的论文《我们可以从其他国家教育制度的研究中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作为一种象征。
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写了28卷的教育专题报告,1897-1914出版。这些报告详细描述了欧洲国家、美国和英国属地的教育状况,分析了不同地区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总结了教育经验,指出了教育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错误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他还提出了民族特色的概念来说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并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本国的教育制度。美国比较教育家康德尔深受萨德尔的影响,他的研究工作更典型地反映了丁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的特点。德国的Friedrich Schneider(1881 ~ 1974)和英国的Hans (1888 ~ 1969)也是因子分析比较教育的代表。
————————————————————————————————————————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是比较教育研究的第三阶段,这是一个学科蓬勃发展的阶段,其方法论特征是综合研究,也被称为“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在社会科学方法时代,比较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研究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方法的层出不穷、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和研究领域的拓展。
只有从研究方法上,才能看到社会科学方法时代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在这一阶段的比较教育研究中,除了历史方法之外,还运用了各种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一书中,贝雷迪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应该分为四个阶段。
(1)描述。主要任务是描述各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和实践。为此,一开始就要广泛收集资料,了解各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收集信息有两种方式:阅读资料和直接观察,其中最重要的是直接去国外考察。
(2)解释。主要任务是解释我们所学到的关于教育的知识,以便不仅理解事物是怎样的,而且理解事物为什么会那样。因此,有必要分析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分析时应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3)并列。主要任务是以可比的形式整理待比较国家的材料,确定比较的模式,制定比较的标准。然后进一步分析数据,提出比较分析的假设。
(4)比较。主要任务是对第三阶段所列材料进行综合比较研究,验证第三阶段提出的假设,然后得出一些结论。
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被认为是在比较教育研究中运用社会科学方法的典型。他们在《比较教育科学探索》一书中,通过分析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他们认为,现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假设、定量测定、参考研究和理论分析。据此,他们提出比较教育的研究程序应该是:
(1)确定问题;(2)提出一个假设;(3)明确概念(提出指标);④选择例子;⑤收集数据;⑥组织数据;⑦解释结果。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教育研究的观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冲突理论和依附理论应运而生,一些新的批评范式研究也应运而生。这些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此外,教育国际化是近年来比较教育理论界对教育国际化和教育问题全球化的一种反映。比较教育学本来就是从不同国家的角度研究教育的学科。然而,随着国际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日益全球化,教育现象也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因此,比较教育的研究领域也开始从一般的不同国家教育的比较,扩展到对一些全球化的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整体考察和研究。
————————————————选择百度百科比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