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是靠什么成功接管东北军的?
那么,张左林在张学良的继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他是如何在张学良突然出事的情况下保证其顺利接班的?
给张学良弄一队
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单靠自己是不行的。他需要帮助。这些帮忙的人,按照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团队。有了自己的团队,创业才有可能。张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团队。
张从起家,张景辉、唐玉林等兄弟成为张团队的早期核心成员。正是在这支“保险队”的努力下,张才顺理成章地从穷乡僻壤走到了奉天这个大都市,又从奉天走到了北京和全国,开创了威震中华的一次服务。
但是张学良呢?那可以说是纯粹的富二代,含着金钥匙长大的。说张学良是个不变的司机,没有错。当别人还在学习骑马时,他有了自己的私人飞机。让这样一个人接手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张做到了!
张明白你还活着,大家还是尊重你的。张学良是大公子,可是我死了,人家会怎么对你!要想顺利成功,首要条件是接班人必须有自己的团队。关于这一点,例子比比皆是。李世民之所以能以“弑父弑兄”的罪名成功成为英国君主,关键在于尉迟恭、侯、李靖等18位来自侧田家族的单身汉的全力支持。曹丕之所以能在曹操死后成功迫使献帝退位,是因为曹丕追随其父曹操,培养了华歆等亲信。从小熟读《三国演义》和《隋唐演义》的张,怎么也看不懂其中的猫腻。
张灿怎么会有自己的班底呢?
谁有枪,谁就是草王。张学良要接班,就要掌握军权,而要掌握军权,就要当兵。不可能送张学良去当兵。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先例。你见过历史上当兵起家的王子或者哥哥吗?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太子、郡王了。这种事情只有在西方的皇室贵族中才能做到。例如,英国的哈里王子被派往阿富汗作战。
在中国人看来,让后代开始当兵并不总是一回事。直接被发配做高级军官也不是没有先例。但是,在冯军这种讲究资历的地方,保险队的老人们是不会买张学良的账的。这样一来,他们就无法树立自己的威信,也不会去同一个地方。最好的办法是进军校,毕业后出来当军官。第一,军校可以使张学良接受初步的军事教育,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第二,为冯军未来的改造做准备。当时的士兵都是一肚子的嚣张气焰,官兵们虽然枪法精准,但军事行动毕竟不是洗劫民宅。拿破仑曾经说过,“两个马穆鲁克可以对付三个法国士兵,但是一百个法国骑兵不怕一百个马穆鲁克,一千个法国骑兵可以打败一千五百个马穆鲁克。”军事行动讲究组织性和纪律性,军事技术的进步导致军队组织结构日益复杂。让一群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看不懂一箩筐的人跟德日教官训练的部队去打仗,不是找死吗?因此,张招收张学良入军校,可以说是为将来冯军队的扩大发展和战斗力的提高作准备。
东北会馆是张为培养奉系军事人才而专门设立的军事学校。这些学生主要是冯军的下级军官。张学良曾吹嘘自己一进讲堂就拿了第一名。有人认为这不是张的儿子的光。事实上,不是的。当时讲武堂的新兵在部队都是排级军官。虽然他们都识字,但数学和物理对这些人来说简直是天书。但是张学良从小文化基础好,真的不是因为他是东北王的长子就能考第一。
从军校毕业后,张左林并没有急于让张学良当高官,而是“回锅”做了讲武堂的监工。原来讲武堂的一把手是张,日常事务由教育局长负责。然而,为了让张学良参与讲武堂的日常事务管理,张左林采取主动,任命张学良为监事长。
自从张学良监军以来,武馆基本都是张学良在管。这样,从职务上讲,张学良与老师们是隶属关系,与学生们是师生友谊。我们常说黄埔军校是两国将军的摇篮,东北吴江馆不就是军官的摇篮吗?张学良长期掌管东北吴江会馆,对吴江会馆师生的性格和才能了如指掌。这是一个领导者成长的开始,也是接班人建立自己接班团队的基础。这一切都在张的计划之中。后来,事情果然不出张所料。随着冯军军队的不断扩大,大批东北吴江会馆的毕业生被充实到了冯军军队的各级。在人事上,张左林让张学良做主,所以像后来比较有名的东北将领黄先声、徐庚扬、牛元峰,甚至开国将领吕正操、万依都与张学良有师生恋。当时在讲武堂当教员的郭松龄和何,与张学良建立了特殊的友谊。
就这样,张学良以东北吴江会馆的教官和毕业生为基础,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队伍。
让张学良发挥他的威望
如果我们认为张只要让他的儿子做东北会馆的监工就能确保他将来能成功,那就太小看张了。老谋深算的张明白,在军队中保持中立的关键是能打仗,能打仗,打胜仗。一个娃娃兵,没上过战场,别人是不会信服的。
于是,张在儿子毕业前,从东三省巡防大队中挑选了一个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团的士兵,配以骑兵、火炮、机枪,工兵、辎重排成一排,组成了张学良领导剿匪的超强加强团。消灭几个土匪需要这么强的兵力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叫牛刀杀鸡,保证不败。张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树立张学良作战的自信心。这个自信太重要了。不能让一个人刚从军校毕业就打败仗吧?万一战败,弄不好,一辈子都不敢上战场,那张的精心训练岂不是全白费了?其次,我会中立地为军队服务,让士兵们知道,有其母必有其子,我的儿子张是靠自己的能力走到这一步的。
张学良果然不负父亲的期望,成功地打了土匪。张的结义兄弟,时任吉林督军的,公开为自己的幽默而兴奋:张学良在吉林指挥得当,作战勇猛。请升任警卫旅旅长。经过几次拒绝,张决定任命他的儿子为警卫大队的准将。张学良当了旅长,把团长的位子留给了教官郭松龄。这是张学良第一次推荐自己人担任职务,也是打造自己团队的开始。
1922,第一次直接服役战,冯军军溃千里。张见局面无法收拾,立即派人让张学良离开部队逃跑。如果连儿子都被吴抓了,的接班人计划就全完了!没想到,张学良在郭松龄的帮助下,放松了,打得有条不紊,终于在儿子的保护下,成功压制住了病情。由此,冯军的老教练们真的刮目相看了,再也不敢小觑这个公子哥了。但是这个印象深刻的东西还是保留了。为什么?虽然我们打赢了这场仗,但谁都知道郭松龄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不确定你有没有两把刷子。但在最近的郭松龄反冯事件中,张学良的出色表现让所有人哑口无言。
郭松龄举起反奉大旗后,一路扫到奉天。张左林被打了,把前线的一切事务都交给了张学良。张学良首先组织兵力抵抗,成功地将郭松龄部队阻击在河一线,进而瓦解了有感情联系的郭部。因为郭部的军官大多是张学良提拔起来的,当张学良在前线喊话时,这些军官大多自动放下武器。事后,张学良力劝这些军官既往不咎,留用。这一手极其漂亮。张虽然故作咒骂,声称要追究参与抗服官兵的责任,但他心里也清楚,如果真的追究起来,还会打吗?所以当张学良提出应该保留所有军官的意见时,张表示同意。他知道:好人让儿子做。这些人出于感激,将来会更加忠于张学良!
在这种情况下,张和冯系旧派看到了张学良的指挥作战能力和在军队中的巨大号召力和影响力,再也不敢小觑张学良了。张学良自己也说:“郭松龄造反后,我才真正在东北军树立了威信。”从此,张学良开始独立,而张左林也彻底放权张学良。
后来对抗北伐军,张把自己的军队编成七个方面军,其中第三、第四方面军完全由张学良指挥。虽然最后冯军战败,退入山海关,但作为主力的张学良的第三、第四军并没有受到多大损失。在政治上,张也开始适度地拉拢张学良。例如,张左林从北平撤退时,就把与蒋介石和谈的重任交给了张学良。
就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历练,张学良成了冯系乃至全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虽然人都死了,但韦恩还在。
拥有自己的团队、资历和能力,但这并不成为接班的必然条件。另一个条件是各派的支持,特别是有势力的。
任何一个军政集团都不是铁板一块,大部分都是分成各个派系的,奉集团也不例外。在1928中,冯派大致可分为旧派和新派。旧派可分为以张、尚玉林为代表的旧派和以张海鹏、、于为代表的旧派。前者始于八角台保险团队的张,后者主要是张在一次次晋升过程中加入的。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与张结拜为兄弟,但他们毕竟属于外人。新式学堂主要是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鲁达和东北吴江会馆的地方学堂,以及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外国学堂。早期的土派领袖是郭松龄,郭死后是张学良,洋派领袖是。
历史上,为了争夺最高权力,统治集团的各个派别殊死搏斗,导致各地分崩离析。为什么奉系内部各派达成妥协,一致支持张学良?那必须从各派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让我们谈谈以杨雨婷为首的外国学派。加入冯部后,深得张信任,杨一直担任参谋长,全权策划战役。在大树下乘凉很好。在杨的手底下,聚集了一批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留学生。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在军队中身居要职,实力不容小觑。但在郭松龄反冯中,出于一己私怨,怂恿张射杀郭松龄,得罪了一大批冯军中的军官,形成了强大的反杨势力。因此,在最高权力的争夺中,杨雨婷是第一个被PK掉的。
我们再来看看老学校。它的主要势力范围是地方行政。说白了就是有钱。其中,张等人最为重要。他们长期在吉林、黑龙江等省担任督军,势力盘根错节。按理说,是最有可能接替张位置的人。张长期追随张,效忠张,一直扮演着冯系二把手的角色。自然要由张接任。
事实上,事情正如预期的那样。1928年6月24日,东三省议会联盟发出电报,推荐张为东三省及吉林保安总司令,张学良为奉天保安司令,万福林为黑龙江保安司令。但张向佐“执意辞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一职,并建议张学良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张为什么不想当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首先,张学良当时从父亲的脚步中继承“大一统”是很自然的;其次,张对张有很深的感情,他不想乘人之危夺取政权。再次,新派与旧派矛盾较深,如果处理不慎,很容易引发内斗。虽然外校和本土学校有矛盾,但在处理老校的问题上,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旧派在历次到冯军都是花钱占地盘,新派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与自己无关,这也是郭松龄反对冯军的原因之一。虽然张得到了守旧派的支持,但他要想完全掌控凤溪并不容易,他可能会输掉这场比赛。
在这种情况下,张单独劝说守旧派支持张学良的儿子步其父后尘,以维护本部的团结。其他老派人士也知道,当时蒋介石的北伐军在山海关,被野心勃勃的关东军包围,局势岌岌可危。以我们自己手中的力量,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再来一次“郭松龄之乱”,大家一起完蛋。因此,他们也一致同意张学良为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
1928年7月3日,夏日艳阳高照,沈阳邮政局报务员向全国各地邮局发来“张学良出任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的电报。与此同时,沈阳街头也贴出了同样内容的通知。署名是: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奉天保安司令张学良。
奉天的精英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有了一个新的领导者,分散的服务再次变得铁板一块。虎视眈眈的关东军司令部军官恨得咬牙跺脚。他们认为张的死一定会导致东北的混乱,因为权力的攫取。没想到,张学良接班异常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