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历史上你知道几艘名船?
魏文下益州
公元230年2月24日,在这里的对岸,汉武帝孙权派的将领魏文和诸葛智率领30多艘船,1000军士组成的船队,从张安出发,前往益州(今台湾省),开发经营当地。这是中国官方历史上最早的大陆与台湾省通航记录,也是最早的大陆与台湾省交往记录,标志着两岸关系的开端。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国时,吴国丹阳太守申英在《沿海水土异物志》中记载了益州。他笔下宜州的方位和气候与台湾省的情况是一致的。书中还记述了益州的物产,以及伊山的生活、饮食、婚嫁、穿耳、挖牙、猎头等习俗,这些在明清有关台省的著述中都可以得到印证。
魏文所率船队航行至益州,比郑和下西洋(1405)早1170多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早1260年,是世界航海史上罕见的壮举。
除益州外,孙权还积极派人与闽南(今柬埔寨)、林逸(今越南南部)等海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后来,孙权派胶州刺史出使东南亚各国,与印度建立了联系。魏文的远航之船,伴随着我们先辈不断探索的脚步,正驶向更远的远方。
赵构的逃亡之船
第二艘船将讲述康王赵构逃走的那艘船。赵构(1107—1187),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位皇帝,史称“宋高宗”,在位35年。
由于金军不断南侵,宋高宗仓皇出逃,逃到杭,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后避难于定海县(今浙江定海)。
宋高宗在海上漂流了几天后,四年一度的春节到了。大年初一,船队遇到大风,不得不抛锚。大年初三,几乎断粮的船队终于抵达台州一个叫张安的小镇。据《宋史·高宗基》记载,南宋建炎四年(1130),正月初三来到金鳌山,“第二次在台州”。金鳌山,又名鹅山,在张安街建成区南部椒江附近。
宋高宗在金岙山祥符寺善济院吃了东西,填饱了肚子,从此就住在这里。今天,有宋高宗走在金岙山的废墟上。赵构在这里写了一首《金鳌》诗,说:“碧空低,波涛汹涌,万里无云见玉。我没有在亭子里多待一夜,波塞冬却让我去见金鳌。”
《泰州府志》还记载了宋高宗和橘灯的故事。黄岩是中国著名的柑橘之乡。过去,正月十五晚上,澄江上要举行“放橙灯”的游戏。所谓橘灯,都是用橘子做的。取出橙肉,储油点燃,橙壳会发出明亮的红光。
赵构暂时住在祥符寺,这正好是正月十五晚上。看到澄江下游数万盏橙灯如流星般飞舞的壮观景象,他激动不已。他特意买了两船橘子,做了橘色的灯,玩了一晚上。
才女李清照的船
不仅皇帝的船来了,才女的船也来了。建安四年正月,李清照为了跟随赵构的船队,从黄岩雇船到达张安的金岙山。途中经过乍浦“三山”,写下了《渔父豪情:天遇云烟雾》,其中“彭州吹走三山”的名句已传世。
爬金奥山的时候,天空刚刚下了一场小雪。面对满山的梅花,李清照在雪中想象并写出了咏梅的作品。不久,李清照“从温禹州(温州)来到绍兴”。晚年居临安(今杭州)。
文天祥的船
南宋末年,文天祥、杜虎这两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带着“人生自古无死,心中有爱”的座右铭逃往南方。。
沿着与宋高宗相似的路线,他们在泰州登陆,然后向南走。面对台州的大好河山,文天祥写下了一首诗《石海》:海山上的仙国遇上孤棚。在万象的画面中,在千石万玉的世界里。风远,春波柔,礁打落霞潮。东南云密布,龙腾蓝天。
船和金鳌山脚下渐渐黑了,此时风猛雨恶,寂寞和落寞一起涌上心头。他还写了《椒江夜潮》来理解:“雨猛夜浓,潮如屋打孤棚。流浪路上苦,梦里有声!”(椒江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这里。)
《渡黄岩》诗中说:“魏遂变张鲁,越变也。谁料文山姓刘,姓朱文天祥把自己和杜虎分别比作商朝名人范睢和范蠡,表达了自己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对杜虎这位睿智勇敢的朋友的钦佩之情。
郑和下西洋
时间穿越到明朝,第五艘名船来到椒江陈达岛。陈达岛分为上陈达岛和下陈达岛,是中国粤、闽、浙的海上交通咽喉和浙江沿海的要塞。
陈达岛古称东镇山或郑东山,历史上正式命名为“大陈山”,最早记载于郑和航海图。在古代,陈达岛是古代泰州商船通往朝鲜和日本的唯一岛屿。商船曾经使用高黎头礁作为航行标志,正因为如此,陈达岛在古代是一个繁荣的海岛城镇。
郑和下西洋,从南靖出发,船沿长江口下行,经过陈达岛外的一条航道,看到了陈达岛的天然航标——高黎头。
戚继光抗日战舰
也是在明朝,戚继光战舰诞生了。根据戚继光之子戚治国所编的《戚少保年谱》可以看出,嘉靖四十年(1516)春三月,戚继光建造的44艘战船完工。
戚继光督管的44艘战船,加上原来的战船,编制如下:傅2艘,海沧1艘,浦2艘,1职,1官;第二个岗哨是1营,有1军官。戚继光还将水师分为左、右、前、后、中五营,右、后两营镇守松门,前、左两营镇守海门。各营平时出国一营一港,中营四艘战船守港。规定每个营可以根据情况在海上拦截并击毙一小队日本海盗。万一敌人势不可挡,各营就会联合起来进攻。齐家军水师的完成,大大增强了浙江的海防实力。
王永妮,台州人,监督了丁琪媛和甄珍的第二艘船的建造。
到了清代,泰州人王永妮建造的定远舰、镇远舰正式登上舞台。
1881年3月,清政府开始在德国火神造船厂的100号泊位上建造中国第一艘装甲船。这艘装甲船后来被李鸿章正式命名为“定远”号,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北洋舰队旗舰。之后,第二艘名为“镇远”号的装甲舰在火神造船厂112泊位诞生。这两艘军舰完工后,默默地留在了德国军港。这也给了1884年随新任驻德大使徐景成赴德的王永妮一个近距离接触丁、贞二舰的机会。
6月1885,11,中法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政府立即发布命令,命令滞留在德国的“定远”、“镇远”、“济远”三舰尽快回国。7月3日,王永尼与上司驻德国大使徐景成一起,在德国基尔军港举行仪式,为三艘舰艇送行回国。
从此到甲午战争,“定远”、“镇远”作为中国海军实力的象征,每年都率领北洋舰队执行巡逻任务,打着龙旗狩猎。定远、镇远不仅是北洋水师的主力,也是当时远东最大的战船。第二艘是甲午战争初期黄海大东沟海战中日本海军集中攻击的目标。第二艘被击中不少,但由于装甲坚固,只是一般损坏,并没有失去战斗力。后来北洋水师退守阿哈瓦自保。
1895年2月4日,日本鱼雷艇袭击阿哈瓦,用鱼雷击中定远港。清军将定远移至浅滩搁浅,并以此为堡。2月9日,陆地上的日军占领了阿哈瓦附近的清军要塞,岸上的炮击留下了很长的路要走。10时,管道负责人刘命令炸毁定远,以避开敌人。刘在定远沉没后也自杀了。而贞元则因触礁受损,最终投降编入日本海军。
国民党军舰太平号被解放军击毁。
护卫舰“太平”号原名“德克尔”号,属于美国“艾瓦兹”级护航驱逐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克尔号被列为“密封舰”,准备被拆卸解体。后来美国政府为了帮助蒋介石,决定送给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护卫舰是当时国民党海军的主力舰艇之一。凭借其在技术和装备上的相对优势,经常在东南沿海地区巡航。
1946 65438+2月12、由麦舰长率领的“太平”舰和“中野”号坦克登陆舰进入南沙群岛最大岛屿黄山岛。为纪念护卫舰太平号的到来,该岛改名为太平岛。
1949 10金门战役期间,太平作为国民党第2舰队的旗舰,从澎湖基地起航援助金门,对解放军登陆部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1954年,为解放江山岛,夺取制海权,华东军区海军在浙江以东的舟山群岛高岛海域成功实施海上伏击。中国人民解放军利用高岛地形的掩护,用4艘艇向旗舰发射鱼雷,导致太平号船员手忙脚乱,随意向空中放高射炮。他们没想到被鱼雷艇近距离伏击,误以为是解放军航空兵袭击。人民海军鱼雷艇乘机脱离危险区域,成功返航。
最后太平舰被解放军鱼雷艇击沉,沉没在距离高岛(陈达岛海域)18海里处。我方取得了“小舰撞大舰”的辉煌战绩。此役的经典特点是人民海军把陆战中的伏击战术搬到了海上运用,搞了一次瞒天过海的政变。
南海刺刀533台州舰
海军台州舰(舷号533),原名宁波舰。它是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设计,国营沪东造船厂制造的053H1型导弹护卫舰。1982 65438+10月1正式授旗。2003年6月,533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宁波舰”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台州舰”。
这样一艘不到2000吨的老旧巡逻舰,在南沙海域还没有人敢与之相撞,尤其是2015,10,台州舰与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兰州”号警告驱离闯入南沙岛礁附近海域的美国宙斯盾驱逐舰“拉森”号。
泰州舰之所以能如此卖力的巡逻南沙海域,靠的就是前后两挺79A式双管100mm舰炮。每门舰炮单管射速25发30发/分,前后四管齐射100 120发/分。最大射程22.5公里,360度无死角。
现在海战虽然都是飞机导弹,但在和平时期,舰艇之间靠得很近。这时候还是要靠这种老式炮舰的火炮碾压野战,也就是俗称的“海上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