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抗战有什么故事?
难忘的血与火的岁月——抗日战争与萧山地名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于七月七日全面爆发。同年10月5日,165438,侵华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萧山开始饱受战乱之苦。165438+10月30日,日本侵略军飞机28架次轮番轰炸萧山县城。65438年2月24日,杭州失陷,一江之隔的萧山成为浙东抗日前线。地名是历史记录。串起以下地名,唤起和还原抗战血与火的记忆。
一、军岭地名记载萧山当时是浙东抗战前沿。
军岭,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设施演变而来的地名。杭州失陷后,驻守萧山的中国军队和人民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抢修工事,奋起抗日。国民党萧山县政府招募民工,曾在迎丰新中村至李二村(今宁围街)修筑工事,长3800余米,建碉堡12座。堤,萧山人称为“岭”。这个长达近4000米的工事,被当地村民称为“军岭”。国民党第63师、浙江保安第62师、第7团先后驻扎于此。
军事壁垒不复存在,知道这个地名的人也不多。但当时萧山军民依靠军堤击退日军一次次渡江南下,与杭州的日本侵略军隔河对峙了两年。这说明萧山当时是浙东的抗日前沿。
二、六百亩头和双山嘴,两个地名,记录了日军偷渡钱塘江,萧山沦陷的悲凉历史。
六百亩头和双山嘴,现在知道这两个地名的人越来越少了。六百亩头,原来是钱塘江滩,后来这块地的名字叫,位于刘佳迎风。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部队在“600亩头”修建了军用机场和临时跑道。但建成后并未投入使用。解放后,机场土地先划拨给迎风劳改农场,农场撤销后又划拨给钱江农场。双山嘴是指北干山和长山之间的山脊。山嘴是指山脚下的尖端,山嘴与山嘴之间的地带,称为双山嘴。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人,提起这两个地名,都会想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萧山县沦陷,侵华日军占领萧山的悲惨屈辱历史。
民国二十九年(1940)65438+10月21(农历1月12月13日)下大雪。晚上,雪越下越大。侵华日军在钱江大桥附近集结了七八十艘摩托艇,冒着大雪渡江。黔江南岸的国民党守军奋力抵抗,激战一个多小时,一次次击退日军。午夜时分,鲍斯(钱江二桥附近)的日军松井石根部队,披着大雪,身着白衣,悄悄划着橡皮艇,偷偷摸摸来到迎风600亩头登陆。早上,又有一支日军在钱江轮渡码头登陆。
侵华日军登陆后,连夜越过宁围,夺取长山,一路攻占西兴,形成对县城的双重夹击。国民党萧山县政府闻讯赶来参战,两个县自卫中队埋伏在北干山和西门。预计日军不会从西门进入,也不会从北干山入侵,而是从双山嘴路直奔东门。守候在城西、城北的抗日自卫队全线撤退,埋伏在北干山的抗日自卫中队退守郊区迎敌,展开激战。然而寡不敌众,伤亡惨重。22日凌晨10: 20,萧山县城沦陷。国民党萧山县政府再次南迁和尚店。萧山的沦陷,使侵华日军突破浙东防线,打开了入侵浙赣通道的大门。
第三,台湾省和大雁山两个地名,记录了日军占领萧山后的犯罪行为。
提起这两个地名,萧山的老人都会想到侵华日军占领萧山后,修筑碉堡、占领据点、奸淫掳掠、焚烧萧山的犯罪行为。从此,萧山人民过上了血泪人生。
常山何志位于新津街道乐圣村和宁围街道新华村之间,解放前被当地人称为炮台山省。民国二十九年(1940),萧山沦陷。为了控制钱塘江沿岸地区,日本侵略者在钱塘江东岸的乐圣村修建了碉堡。萧山沙区称碉堡为堡,称河为湾,故称炮台省。
炮台周围拉起了铁丝网,阴森的看起来像个杀人洞穴。八九米高的炮台上架着机枪,几个日本兵穿着黄狗皮黑马靴,手里拿着插着石膏旗的步枪。他们时而拿着双筒望远镜四处张望,时而把步枪对准东西,玩得不亦乐乎时胡乱开几枪。
大雁山位于燕文东部,是浦阳江、富春江和钱塘江三大河口的咽喉。民国二十九年(1940)65438+10月22日(农历十二月十四)下午,日本侵略军渡过钱塘江,占领大雁山、火烧尖、东山陈村。然后侵华日军到处抓人,在村里、大山上、火烧尖上建了五个碉堡。为了建碉堡,当时东山陈村几乎所有的房子都被烧毁了。碉堡建好后,日本兵随意炮击附近村庄,在周边村庄奸淫掳掠。当时东王村大难临头,民谣说“东王,东王,泪流满面!”
四、虎爪山、严家畈、唐舞等地名,记录了萧山军民抗击日军入侵的英勇斗争。
民国二十九年(1940)二月中旬,侵华日军分三路入侵乔伊。一路在濮阳河口西岸登陆,一路在濮阳河东岸孔家埠登陆,侵占濮阳河口两岸,其摩托艇直奔乔伊南部;另一路在湘湖南岸的大湾山登陆,进攻乔伊。中国军队在乔伊附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
虎爪山形似虎爪,故名,又称富家山。位于乔伊镇西北部,横跨浦阳河口和湘湖之间。中国军队在虎爪山上,控制着濮阳河口。04年2月14日,日本侵略者全天用重炮轰击虎爪山上的中国守军阵地。下午三四点钟,日军步兵在炮火掩护下进攻虎爪山。中国的守军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当夜,日军援军在濮阳河登陆。第二天,250多名日本士兵闯入乔伊镇。黄昏时分,日本人从背后袭击了虎爪山。中国守军虽面临两次战役,但沉着应战,以预备队击退身后之敌,奋勇追镇。经过4个小时的激烈巷战,16日凌晨,日军撤出乔伊镇,向东逃窜。
颜在东南的李煦。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九),日本侵略军的一个中队经过霞山山顶,沿西江逃往乔伊。当时国民党190师在傅家山、赵家山、茅山扎营。192师埋伏在对江绵泉山。日军进入闫家畈外塘时,傅家山阵地下达命令,棉泉山伏击用机枪扫射,日军被迫突入闫家畈村。190师立即调集兵力,包围严家畈,日军以大樟树和民房为掩护体,奋起反击。190师虽然伤亡严重,但还是发起了多次冲锋。两军对峙了两天两夜。
日军松井石根军在得知其部队在严家畈遭到伏击后,派出两架飞机在严家畈上空空投粮食,并派出250多名骑兵和步兵增援。190师被迫撤离。这一仗,日寇阵亡40余人,90师阵亡130余人。
日军入侵乔伊后,被中国守军阻止,停滞不前。日军试图集中兵力,强行南下。国民党192师接到消息后,悄悄准备在党旗岭伏击侵华日军。当其岭位于戴村镇上东村与灵山村(今半山村)之间,西北与大理岩七都山脚下相连。这座山脊虽然不高,但却是从乔伊到河和塔的捷径,也是日军南下的必经之路。此外,山脊西侧陡峭的山势和茂密的树木犹如簸箕,是理想的伏击战场。中国军民集结在李家坞。为了防止消息走漏,云石代村、七都山周边的主要道路上遍布岗哨。2月15日(正月初八),黄昏生火做饭,午夜进入伏击位置。16日,一批全副武装的日军,从乔伊胜利来到党旗岭。日军进入伏击,被迎头痛击,猝不及防,接连撤退。日军明白自己遭到伏击后,立即组织疯狂反击,利用高大威猛的大洋马和精良的装备,向中国军民的阵地冲去,却遭到192师的炮火顽强打击。双方激战了很长时间,但日寇无法突破中国军民的防线,只好仓皇出逃。战斗一开始,当地人就积极参加了战斗。挑水送饭,运送弹药,抢救伤员,当军队下达追击命令时,普通民众组织的抗日自卫队更是英勇顽强,冲锋在前。战斗死伤日军数十人,战马三匹,俘虏一人,192师死亡数人。党的七岭战役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激发了当地军民抗击日寇的信心和决心,在萧山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唐舞位于茅草湾的山间码头。因为村子的西面有一个堤坝池塘,所以它被称为唐舞。民国二十九年(1940)二月17日,侵华日军从钱塘江东洲渡江,经徐贤乡沿浙赣铁路入侵。驻守在富阳岭脚下的192师闻讯后,在吴达老师的带领下,进入深村,派119团镇守茅头山进行伏击。日军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生死之战。最后,日本侵略者被迫撤退到汤屋村,并在村里的学校老师沈家里设立了指挥部。119团包围了池塘码头,但由于敌情不明,形成了对峙局面。见此情景,沈不顾个人安危,偷偷从后门溜了出去,来到国民党军的阵地,报告了敌人的指挥位置和敌人的火力点。119团在摸清敌情后,迅速发起进攻,用迫击炮将火力集中在日军指挥所(即沈家)。日军顿时失去了“屏障”,乱作一团。192年,师分三路,何家桥中路直攻唐舞,向塘坞村后的安山湾左路迂回,观音桥右路进攻。我们三面受敌,终于在唐舞消灭了200多名日军,并夺取了全部战壕。为了表扬沈,浙江省赈济会专门发给她600元抚恤金,国民政府授予她于右任《忘家》一书的匾额。当年三、四月间,《东南日报》、《大公报》、《扫报》等纷纷报道沈的壮举,称沈“在中国如此懦弱无所畏惧,实在难能可贵”。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30多名国民党士兵被安葬在深村的旗山上。
凤凰山位于衙前镇,海拔90米,因形似一只卧于地上的凤凰而得名。此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阻止侵华日军入侵绍兴,国民党第十军第八支队约4000名官兵进驻凤凰山脚下的衙前镇和贾伟村(今凤凰村),先后在长山、新街、坎山(今坎山)阻击日军。国民党第五、第六支队奉命前来增援,使凤凰山脚下有一万多国民党官兵。民国29年(1940),17年2月(正月初十)凌晨,日军兵分两路,一路出动装甲车和重武器从常山经新林州大塘进入,一路从安昌到钱清,在距国民党守军约200米处的如意庙登陆。上午8时,两支日军从左向右进攻国民党军。国民党一万多名官兵虽然拼死奋战了10多个小时,但由于装备落后,始终无法战胜日军,数千名官兵伤亡。晚上,大部队撤离到杨循桥。但是当我到达大桥时,我意识到杨循大桥已经被日军炸毁了。面对三四十米宽的河面,国民党军别无选择,只能爬鱼箔过河。时值隆冬,官兵们穿着棉袄棉裤,背着枪支弹药。他们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很多官兵淹死在西小江里。另一支国民党军由一位贾伟村民率领,翻过莫嘉凌,跨过肇东大义台雷桥,向绍兴新店方向安全撤退。晚上8点左右,日军攻克了防线,占领了城门前。
东蜀山一峰独立于南门河东,西蜀山孤悬于南门江西。南门江上有一座张盼桥,是东西蜀山的通道。这两座山海拔都不到50米,但它们曾是蜀山平原的制高点和县城的南大门。南门江也是县城通往临浦、乔伊、所前的主要水路。谁占据这两座山,谁就能控制南门江的水上交通线。民国二十九年(1940)五月,日军在东蜀山、西蜀山一带多次阻击日伪军。5月15日,中国军队在东蜀山阻击汪伪军第三旅,伪军大队长许阵亡。17日,日伪军横扫城南,日军奋力阻击,夺取东西蜀山。日伪军伤亡近百人,陈所属伪军大队阵亡。5月20日,数百日伪在中岛中队长的指挥下,在火炮的掩护下,向城南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东西蜀山相继沦陷。下午,中国军队发起反击,夺回东西蜀山,猛攻岳桥。日伪军增援抵抗,岳桥胜败三四次。结果被日军收复,日军被击退。此次战役,日伪军死伤150余人,中岛受伤,日军死伤100余人。
民国29年(1940)5月,驻扎在所前镇山联村下山岱的国民党190师507团3营8连接到命令,命令他们立即前往西蜀山接应防守。八个连立即向蜀山以西推进。不知道情报有误,日军已经在西蜀山上设下埋伏。八连的官兵去张盼桥东侧的河边,战士们下去喝水。这时日军重机枪响起,疯狂的射击给八连造成重大伤亡。八连位于地势平坦的地区,日军住的高,地形对八连十分不利。八连官兵戴着柳条帽躲在地里,双方隔着南门江展开枪战。从早上八九点一直到中午,张潘桥还没打,桶热得抓不住,只好用毛巾包好再打。士兵们渴望为他们的兄弟报仇,士气高昂。下午,他终于跨过张盼大桥,进攻西蜀山,迫使日本侵略者逃入萧山城。八连作战勇敢,被称为“勇敢的老师”。在这次战斗中,连长程力可、班长15和更多的战士牺牲了。之后就埋在了下山岱村白鹭头颈的山坡上。至今仍有“抗战阵亡将士墓”和墓志铭。张盘桥之战后,占领萧山的侵华日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出城作恶。
抗日战争时期,萧山是浙东抗战的主战场。
5.和尚店曾是国民党萧山县政府所在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萧山抗战的指挥中心。
和尚店位于永兴河上游,故名。前身是和尚店,现在是尚赫镇。说起和尚店,你会想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萧山县政府两次南迁和尚店。民国26年(1937),165438+10月30日(农历10月28日),28架日军飞机侵华,轮番轰炸萧山县城两个多小时,投下100多枚重磅炸弹,县城被炸成一片废墟。国民党县政府被迫南迁和尚店,次年8月迁回县城。29年65438+10月22日,萧山县沦陷,国民党萧山县政府再次南迁河上店。次年4月,日本侵略军分兵包抄尚赫镇,国民党萧山县政府三面受敌,流亡北周东阳县,后经兰溪、建德、富阳等地由水路返回尚赫镇,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和尚店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萧山县政府所在地。当时,萧山县政府驻在今天尚赫镇的凤凰坞村。国民党萧山县的四位县长和中共萧山县工委的抗日自卫队、军事队、政治队都驻扎在凤武村。这是当时萧山抗战的指挥中心。五年多来,因为县政府迁到这里,尚赫镇的凤武村成为侵华日军攻击的重要目标,遭到日军的猛烈攻击和血腥轰炸。到1944年5月,县政府在凤武村经营的30多所房屋被日军烧毁,文昌阁和姜妍寺两处名胜被炸毁,数十名无辜群众被日军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