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临泽湿地的历史

临泽河流域湿地生态的历史演变

人类遵循地球生态,与自然一起进化发展。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生态进化史。临泽历史悠久,湿地生态良好。早在周秦时期,这里就是永州的领土。祁连山百年冰雪覆盖,造福子孙后代。拥有大小冰川1.600多条,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遮挡积雪,涵养水源。冰雪孕育了许多江河湖泊,古老的祁连山冰雪汇成浩荡的黑河、梨园河流域湿地,注入浩瀚的居延海。台湾省著名学者柏杨撰写的《中国人论纲》描述了汉代居延海,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在河西走廊北部创造了郁郁葱葱的草原湿地,是无数牛羊麋鹿马的天堂,成为月氏、乌孙、匈奴游牧民族争夺湿地生态和发展空间的舞台。

作为河西最古老的民族,著名历史学家简伯赞认为,越人是中国的一个分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其时,东湖之强,月氏之盛”。历史上鸭暖昭武湿地生态曾是越人放牧的中心,约3000年前建立了适宜放牧和农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临泽乃至河西生态文明的重要起源地。长期研究河西历史的房步河教授认为“越人建立了河西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只有智勇双全,才能取得如此辉煌”。即使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临泽仍是水泽典型的四面清泉的湿地生态。司马王朝为避讳昭武皇帝,将昭武县改名为临泽,体现了古人重视自然、崇尚水文的生态观,显示了其在湿地生态方面的巨大优势。

在中国历史上,多次西迁的高潮加剧了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研究中国历史和生态变迁的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赵刚指出:“第一次高潮发生在秦汉时期。汉武帝击退匈奴,向西北迁徙七十余万人。”“2000多年来,人们把草原湿地开垦成农田,消除了防风固沙的屏障,使沙尘暴长驱直入。”他认为人类开垦是湿地生态恶化的主要来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围垦运动加剧了临泽湿地的生态退化。巴丹吉林沙漠的恶魔威胁着临泽,形成南、北、中三条沙带,总长103公里,沙区侵蚀湿地面积近65438+万公顷。荒漠化的危害已成为制约临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风吹沙吹,屋埋压;好年景不过百,灾年全失。”是过去临泽湿地生态恶化的真实写照。

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机遇,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绿化山川。围绕“活起来、绿起来、富起来”的目标,他们坚持科学规划,掀起了一场“人沙大战”。以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和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节水工程,总投资3.72亿元,完成田间设施37万亩,节约高新技术用水17.56万亩;85%的耕地实现了渠、路、林匹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相继实施,营造防风固沙林52.6万亩,营造了187km长的绿洲林带,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2.6%。形成了“林进沙退”的良好态势。湿地绿洲向沙区推进了8-10公里,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